• 50阅读
  • 0回复

决策当参谋 抢险建奇功 科技界抗洪先进受表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决策当参谋 抢险建奇功
  科技界抗洪先进受表彰
  本报北京11月10日讯 记者贾西平报道:现在人们可以回过头去想,如果没有水利、气象、水文等方面科技工作者的卓越贡献,我国要夺取今年抗洪救灾战役的全面胜利是不可能的。科学技术部今天在京表彰了全国科技界抗洪救灾60个先进集体和119个先进个人。朱丽兰部长在会上讲了话。
  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之一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承担着国家一级防汛抗旱所需的水情、雨情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监视等重任。他们通过出色的工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之一、国家防总驻江西专家组组长杨光熙,在九江溃口的危急关头,提出了“溃口封堵闭气方案”,通过使用解放军某部的“钢木土石组合坝技术”,创造了我国第一次在长江大河溃决口迅速封堵的纪录。
  早在今年3月,国家气象、水利等系统的科技部门就作出长江流域可能发生1954年型特大洪水的预报,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地方的高度重视,为抗洪准备工作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入汛以后,又准确地预测、监测了长江8次洪峰。在汛情、灾情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中科院电子所、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等单位联合起来,对灾情进行了长时间、大面积的监测和评估,提供了大量直观、清晰的图像资料,为各级政府合理部署和安排救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仅水文测报减灾效益就达700亿元。
  在堤岸管涌堵漏、溃口截流等抢险过程中,科技手段也显示了巨大威力,如首次利用地质雷达诊断堤坝3米以内的险情,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对大坝变形和位移进行准确监测,地下管线探测仪、水下彩色摄像机等也都被利用起来。今年长江干堤累计发生险情6000多处,嫩江、松花江干堤发生险情30多处,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荆江分洪直接关系到江汉平原800万人民生命和100亿元财产安全。当长江水位超过45米分洪线后,对于分洪还是不分洪,在各个不同层次上是有强烈争议和分歧的。来自各方面的专家根据准确的气象和水文情报,以非凡的勇气提出了荆江不分洪的建议,被中央有关部门采纳。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今年抗洪救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减少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