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访印度软件技术园——班加罗尔纪行(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1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访印度软件技术园
  ——班加罗尔纪行(上)
  本报驻印度记者 李文云
  在信息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文明古国印度出现了一座软件业之都——班加罗尔。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记者专程采访了坐落在班加罗尔市东郊25公里处的印度软件技术园。技术园主任、36岁的奈杜先生,在他的办公室里给记者讲述了STPI(“印度软件技术园”英文缩写)诞生、发展的故事。
  1984年,印度软件公司首次为美国公司提供了海外服务。在意识到印软件业的巨大潜力后,印度政府电子部在1990年出台了“软件技术园规划”,以推动软件出口的发展。“规划”出台至今,显示出其对印度软件出口业产生的巨大作用,软件出口以累积年增长率超过55%的速度增长,1991年到1998年期间,年出口额从1.64亿美元增至16.4亿美元。
  奈杜介绍说,世界银行1991至1992年间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印度被看作是世界软件服务业的第二个外包地。而最近的调查显示,印度已成为世界首选的软件服务外包地。国际上许多大公司都把自己的软件开发服务项目,外包给设在印度的公司来做。而印度软件公司所拥有的高素质、能熟练使用英语的专业人才,正适应了这一需要。
  作为“规划”的实施步骤,印度软件技术园于1991年在班加罗尔建立。后来,在浦那、布班斯瓦、甘地讷格尔、海德拉巴、诺伊达、特里凡得琅等地,先后建立了分园。软件技术园是一个直属印度电子部的自治机构,直接为这些地区的所有成员公司服务。
  政府为进入软件技术园的公司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免除全部进口关税;允许外商独资经营;10年内免征所得税,等等。
  在班加罗尔,进入软件技术园的公司一共有235家。把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软件技术园内的卫星地面站。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这个“网络操作中心”。
  在绿树环抱的一片草坪上,两个巨大的锅形卫星天线“仰望”苍穹,机房内先进的通信设备在不间断地工作着,这里就像一座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技术园内的每个公司与世界各地客户的联系,都从这里的网络进出,十分快捷、通畅。
  这个于1992年底建成的卫星地面站,是软件技术园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一个重大项目,它大大加速了印度软件出口及服务方式的转变,即越来越多地由现场开发(在客户公司完成开发或服务)转向在印度本土进行海外服务(在印度接受海外客户的订货,按客户的要求开发应用软件程序或软件维修服务,完成后再传回给海外客户)。目前,在印度本土进行的外包服务,已占软件技术园内公司软件服务出口的90%以上。
  此外,技术园建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还提供诸如复印、文传及培训、保安等服务,使这些入园公司免除了重复投资。
  软件技术园的优惠政策及完善的服务设施,吸引了众多的软件公司。到目前为止,全印度已获批准的入园公司达820多家,其中约550家公司已开始正常运作。
  奈杜认为,尽管印度软件业出口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但它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不到1%。而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印度全国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软件出口业发展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拖了软件出口的后腿。
  (本报新德里电)
  图为班加罗尔印度软件技术园内卫星地面站一角。李建国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