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为改善全球气候状况共同努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为改善全球气候状况共同努力
  曾培炎
  今年11月2日至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在阿根廷召开,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公约》正式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生效。作为缔约国之一,当时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公约》上签了字,表明中国政府愿意在气候变化领域与国际社会积极合作。几年来,国际社会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按照《公约》原则,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应负主要责任
  气候变化对全人类都将产生不利影响,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高度重视。分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是指导气候变化领域谈判与合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从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看,发达国家应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负主要责任。由于发展的历程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上有显著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在近200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于相当部分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寿命很长,至今仍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从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看,1990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的3/4,而发展中国家只占1/4。同时,发达国家从技术、资金等方面也具备了对付气候变化的能力。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公约》充分注意到这一历史事实,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规定了发达国家应采取政策与措施,“率先”减排,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或限排义务。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发展、摆脱贫困,是第一位的任务。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不同程度地面临着饥饿、贫困、健康等基本生存问题。尽管他们也认识到改善气候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没有能力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也为对付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不仅积极参与了国际社会关于气候变化的有关活动,而且还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了各种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作出了努力。
  二、我国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早在1990年2月,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制定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在今年的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对原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外交部等13个部门参加的“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
  按照《公约》规定,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没有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在去年召开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政府宣布,中国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前,不可能承担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尽管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800美元左右,还有5000多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对付气候变化方面面临巨大的实际困难,但是我们充分认识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始终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持积极态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从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数量的减少对于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直接作用。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我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不仅明显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按1970年的实际人口增长率推算,由于成功地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到1997年,相当于少生了3亿多人。这是对缓解世界人口增长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大贡献。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可有效地减少这种气体的排放。8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法律法规手段促进节能工作。1997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90年的5.3吨标准煤下降到3.55吨标准煤,相当于节省30%左右的能源。
  (三)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改善能源结构。多年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基本上是以煤炭为主。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优质清洁能源的需求增长很快。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强水能、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在沿海能源短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利用外资,引进设备,建设大型核电站,支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95年底,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利用总量已接近3亿吨标准煤。
  (四)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大量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8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成功地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太行山绿化、农田防护林体系和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等10大林业生态工程。在当前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中国的森林面积呈逐年上升的势头,人工造林累计保存面积居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由1988年的12.98%提高到1993年的13.92%(林分标准为郁闭度0.3)。预计到200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7%以上,到2010年达到19%以上(林分标准为郁闭度0.2)。
  三、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解决世界范围内气候变化问题,必须按照《公约》确定的原则开展广泛和有效的国际合作。
  首先,尽快推进《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承诺期”内将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同时还规定发达国家之间可通过“联合履行”实现减排指标。当前的任务主要是,国际社会应促进《京都议定书》尽快批准生效,使发达国家承诺的减排指标付诸实施。
  其次,促进发达国家以优惠的、非商业性的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作出多大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发达国家能不能有效地履行有关技术和资金转让的承诺。从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状况看,急需发达国家提供常规能源开发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节能技术、洁净煤技术、核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高效节能低污染交通运输设备及系统技术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技术。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这些技术,是发达国家应尽的义务,而不能把转让技术作为获得商业利润的机会。即使是私人部门的技术,发达国家政府也可先购买再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或者通过减税等手段促使其技术向发展中国家非商业性转让。
  第三,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付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增强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积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促进本国可持续发展,帮助发达国家实现一部分减排义务。
  综观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现状,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给我国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促进清洁生产和技术进步,也有利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今后,我国将继续关注和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活动,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同时也为对付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