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罗马尼亚 改革刻不容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2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罗马尼亚
  改革刻不容缓
  本报驻罗马尼亚记者梁晓华
  11月5日,康斯坦丁内斯库在当选罗马尼亚总统近两年以来首次主持了政府例会。他在会后同总理瓦西里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并指出,“罗马尼亚正处在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罗总统和总理均表示,“罗马尼亚没有别的选择,必须采取严厉和明确的经济改革措施,才能走出目前的困难阶段”。他们在会上宣布了紧急改革措施:两周内改组国有资产基金会和财政部,减少500名工作人员;一周内公布将关闭的严重亏损国有企业的名单;调整财政税收制度;重新计算和增加退休金等。罗马尼亚总统号召各政党和社会阶层支持政府的改革措施。
  欧洲委员会11月4日晚讨论了欧盟11个联系国政治经济状况的年度报告。今年3月开始入盟谈判的6国,即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已走上入盟“快车道”。立陶宛、拉脱维亚、斯洛伐克也有希望从明年起开始谈判。对保加利亚取得的进步,欧盟也给予了肯定。唯独罗马尼亚的经济状况令欧盟感到担忧。欧盟报告认为,罗马尼亚在反腐败、政府机构改革和健全司法制度等方面的进展也非常缓慢。未来四五个月对罗马尼亚能否保持政治和经济的稳定,将是至关重要的。欧盟的报告无疑对罗马尼亚发出警告: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根据罗马尼亚国家统计委员会10月底公布的数字,今年罗前9个月工业生产比去年同期下降17.3%。在去年罗国内生产总值比1996年下降超过6%的情况下,今年罗经济形势继续恶化。
  罗马尼亚今年正逢还贷高峰期。工农业的生产下降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使罗今年经济形势面临1989年以来最为严峻的局面。
  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人们议论最多的是执政党内部无休止的争斗和官僚主义对改革进程的阻碍。近一年多来,罗马尼亚各议会主要党派围绕土地和住房归还等法律条文,以及是否建立匈语大学等问题争执不休,经济改革的紧迫问题被放在一边。最近举行的布加勒斯特市长选举中,两次投票参加的选民都不过半数,说明人们已对政治家的许诺失去了信心。另外,人们批评国有资产基金会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机构臃肿,说它早已“从一只工蜂变成了一只乌龟”,意思是它本来应该不停地工作,在完成国有企业改制和资产重组后结束自己的使命,可是它为了自己能生存下去而放慢工作节奏。最近,国有资产基金会主席易人。改组该机构,减少人员,实现严重亏损企业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清理巨额“三角债”,整顿财政秩序,发展投资融资市场,已成为促进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当务之急。另外,对已出台的私有化法也将作新的修改,明确回笼资金的用途,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和设备改造投资。
  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罗马尼亚政府除决定加速上述改革外,还将在农业和社会保障领域推行一系列配套措施,如从明年起提高退休补充基金5%;根据工龄和退休年龄重新计算退休金,退休金总额将增加75%。通过立法保证出国工人的最低工资和劳动条件;加强对工人、农民和学生的劳动保护和职业病防治,由不同行业雇主根据职业危险的程度为职工交纳劳动保护基金等。另外,政府计划将预算部门减少到11个,同时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刺激经济增长,并力争减少明年的预算赤字。罗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贷款问题的谈判计划今年12月继续进行。
  瓦西里总理认为,没有议会党派的明确支持,罗改革措施就不可能推行下去。他相信,到1999年第三季度时将会出现“总体情况好转的迹象”。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但在罗马尼亚社会日益贫困化、生活水平普遍下降、经济危机一触即发的今天,老百姓能否承受上述强硬的改革措施尚属于未定之数。
  (本报布加勒斯特11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