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老有所养——村川浩一先生谈日本老龄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2
第7版(国际)
专栏:

  老有所养
  ——村川浩一先生谈日本老龄问题
  本报记者 施晓慧
  在世界人口老龄化迅速蔓延的趋势下,联合国1992年的第四十七届大会确定:本世纪的最后一年1999年为“国际老年人年”,从今年10月1日正式开始,主题是“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日本在老年人福利制度与养老服务方面先行一步,有何可资借鉴的经验呢?日本老龄问题著名学者村川浩一教授曾在政府福利部门工作26年,并参与了11年老年人服务方面的管理和研究,现任日本社会事业大学社会福利部教授,发表过诸多老年福利研究的专著。
  村川先生说,从个人角度而言,老年是每个人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程,老年人生活是否幸福,直接影响着年轻人的心态。从国家的角度,衡量一个幸福的社会,离不开工作、福利和老人这三个因素。老人问题不解决好,国民也会失去对国家的信任。据村川先生介绍,日本政府于1963年制定了第一个关于老人福利的法律,形成了日本社会老年服务的基本框架。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府出资修建特别养老院,为痴呆、卧床不起等体弱老人提供服务;设立在家照料支援中心,为生活不便的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人员;组织“老人俱乐部”,吸引老人参与社会活动。
  1989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推进老年人保健福利的黄金计划,使特别养老院的设施增至290万个床位;照料支援中心的上门服务人员达17万人;短期入托服务设施可容1.7万人。
  然而,老年人口还在不断上升,至1998年5月,65岁以上老人达2500万,占人口的16.2%,2020年将达31%。显然,按原有的制度将难以应付未来的需求。因此,借鉴欧美社会的经验,1997年日本国会通过了一项新的公共照料保险制度,2000年4月开始执行。这项制度改变了过去过多依赖政府的方法,与保险相结合,由政府、社会保险和个人三者共同承担费用,使对老年人的照料更加社会化。村川先生举例说,从一开始工作,你就可以加入一个保险组织,每月交一定的保险金,现在已经65岁以上的人每月交2500日元,40岁至64岁的每月交1700日元(就业的企业再承担一部分)。这样,在你需要老年服务时,比如住养老院,每月费用30万日元,本人只承担5万日元,养老上门服务,每小时2500日元至3000日元,本人只承担1/10,其余由你加入的保险组织支付。这些保险组织,有些是企业,有些是社区的民间组织。
  村川先生说,与中国一样,日本老人大部分愿意住在家里,因此,社区老人服务中心一直是提供养老照顾的主要渠道。现在日本有四种组织形式:第一种,由政府和民政人员组成,目前这类组织占60%—70%,但由于它增加了国家公务员的数量,加重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负担,发展的机会很少;第二种,是得到政府部分资助的民间组织,如社会福利协会、社会福利商社、社会福利法人等,发展很快;第三种是志愿者,一般分两类,一类分文不取,一类只收很低的费用。志愿者的来源主要是家庭主妇和大学生。现在还有部分健康老人加入,如陪伴聊天、送饭和从事一些轻体力的服务;第四种是企业式的养老服务。企业以前面提到的保险金方式获取资金,然后以低收费服务于老年人。这种方式来源于美国,将成为未来日本老年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村川说,它的弊端是企业有可能为追求经济利益而降低服务质量。怎样保证企业提供服务的质量,是日本专家正在研究的新课题。
  建立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社会公正为中心的新型福利社会,是日本确立的未来养老制度的原则。村川先生认为,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服务只能走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现在日本城乡报名参加服务的人员比较踊跃,农村的服务人员要经过等级考试,一级的一般需要培训360小时,最低的三级,培训时间也不少于50小时。许多在职人员也可承担单项的老人服务,如为老人送饭、骑自行车或开车送老人去医院、帮助老人购物、为老人洗澡等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