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一水用十遍 次次都发电——兴山县水电兴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2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微型调查

一水用十遍 次次都发电
 ——兴山县水电兴县
  □杨尚聘
  一条香溪河,流经湖北省兴山县。王昭君的传说,伴着这条美丽的河流流淌了千百年,丝毫没有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如今,全县在以这条河大小支流为主的河流上奇迹般地建成了54座水电站,装机容量达到6.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亿千瓦时,全县19万人人均年用电1500千瓦时。人平装机容量和人平用电量均列全国第一。小水电使这个县甩掉落后帽,走上富裕路。
  香溪河流域有三条支流,三条支流汇入香溪河前一共不到50个流量。聪明的兴山人利用山间河流的巨大落差,分级进行水电梯级开发。仅9个流量的高岚河上,就建起了12座电站;19个流量的南阳河建起了11座电站;最大的支流古夫河已动工开发8座电站。三条支流的水流,在进入香溪河前最多的12次推动水轮机发电,最少的也要做8次功。
  为了让有限的水发更多的电,兴山县在高山开挖渠道10万多米,其中开挖隧洞6万多米,与长江西陵峡长度接近。隧道挖出土石方46万立方米,如果把它堆成一米见方的土石坝,长度相当宜昌至武汉高速公路的1.5倍。
  不到19万人口的兴山县是靠什么创造这一奇迹的?县委书记吴开保告诉我们,一靠艰苦奋斗,二靠改革开放。兴山县第一座“大”电站———猴子包电站装机8200千瓦,就是全县人民靠积分分钱、吃洋芋果、睡岩洞铺,从1970年到1978年用8年时间建成的。
  改革开放以后,兴山县水电开发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他们推行业主开发制,在做好流域规划的同时,面向国际国内市场,实行建管一体,引进企业搞开发。国外如日本,国内如上海、湖南、武汉、宜昌的一批国有、私营企业独资、合资开发水电。仅1996年全县就开工13座电站,县外资金投入1亿多元,装机3.8万千瓦,相当于5个猴子包电站。
  兴山县一手抓发电,一手抓用电,力求让电在本地增值。这个县利用丰富的磷矿资源,建起了年产值3亿元的兴发(化工)集团,一年用电两亿多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县发电总量的80%。这个厂一年利税就有3500万元。随着水电开发,兴发集团的规模也在扩大,到2000年利税可达1亿元。
  开发一条河,两岸都搞活,水电开发给兴山带来巨大的变化。从神农架林区进入兴山,香溪河边电站如明珠成串,沿岸青山翠绿,柑桔满枝,座座小楼,展示着农民的富裕。一位中央领导同志途经香溪,弃车步行,赞叹“香溪河简直就是一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