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不要绕着问题走——兼谈正确对待群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1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不要绕着问题走
  ——兼谈正确对待群众
  金海
  都知道延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大生产运动,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大生产运动是怎样发动起来的。
  好多年后,邓小平同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不无感慨地说,当时解放区一时征粮多了,老百姓怨声载道。我们好多党员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毛泽东同志却从群众的牢骚里发现了问题,听出了道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动了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一展开,立即融洽了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为解放全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这里,我们受到启发,正确对待群众,不仅包括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包括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批评和呼声。而且,这两方面是不可分的。
  能不能正确对待人民群众的批评,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是对干部的一个严峻考验。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的人民是宽厚的、善良的,一般来讲,有批评有呼声的时候,是问题比较突出、矛盾比较尖锐的时候;另一方面,我们的干部,一般来讲,是能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但对于群众的批评和呼声,特别是尖锐的批评和呼声,有时接受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我们的干部只要在这个问题上能够经得起考验,就是一种成熟的表现,就会使工作有重大突破,使干群关系有重大发展。延安大生产运动是这样,安徽小岗村农民创建“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过程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不要绕着问题走,而是要敢于到群众意见最多、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并且善于化解矛盾和问题,这是正确对待群众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常说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时期,许多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在这样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求,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时刻心系群众,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干部不能成天只开会、坐办公室,而不去基层了解群众疾苦,更不能群众找上门来反映情况,也拒之门外,一推二拖三压四训,严重背离党的宗旨,败坏党的形象。
  由此想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警世名言。唐太宗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对待民意民怨,常怀“御奔而无辔,履冰而重负”心情,告诫百官“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励精图治,终于赢得二十年的“贞观之治”,赢得“二十年间,风俗素朴,公私富给”的繁荣局面。我们的改革开放也恰恰经过了二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已非“贞观之治”可比。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亦非过去的清官明吏可比。从总体上说,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干部“太平官”做得久了,脑子里“群众”这根弦日渐松动,忽视或者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忽视或者忘记了党和群众本应是鱼水相依、舟靠水行的关系,不再为群众着想,遇到问题绕着走,这是值得警惕的。我们共产党人与帝王将相有着本质的不同,但李世民在对待“百姓”问题上表现出的忧患意识,很值得我们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