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小红薯做出大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2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小红薯做出大文章
  □钟思泉 汪若霞 杜勇
  出身“低贱”的红薯,近几年在四川省绵阳市忽然变成了“俏姑娘”。这是四川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光友公司走科技兴薯之路所创下的业绩。
  该公司6年来坚持一手抓精白薯类粉丝的生产和经营,一手抓技术创新和推广,在实施薯类专利技术过程中,摸索出了“农户—公司—市场,科研—培训—生产”的“双哑铃”发展模式。
  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邹光友工程师1982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毕业后,曾在绵阳市三台建设区作科技副区长。他设想用自己所学的科技知识来开发薯类产品,使薯类由贱变贵,薯农增收变富。1992年邹光友辞去了科技副区长职务,来到四川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了光友特产有限公司,开始薯类深加工研究。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他发明的淀粉粉丝净化脱色技术、精白红薯粉丝加工技术、淀粉粉丝保鲜技术、快餐粉丝技术及其系列成套加工设备等10项新技术新设备,先后获得国家专利。由鲜薯到粉丝的加工过程使薯类大大增值,6公斤鲜薯产地销售价1.8元,利用光友的专利技术设备,可制成14碗快餐粉丝出售,价值42元,是鲜薯价值的23倍。
  公司先后建成了薯类开发研究所、薯类综合开发培训中心、精白薯类粉丝厂、薯类食品机械厂。光友公司以科技为先导,依靠专利技术形成“双哑铃”经营发展模式,即:农户—公司—市场,科研—培训—生产,前者以服务为纽带,后者以信息为桥梁,联结哑铃两端,一手抓精白薯类淀粉粉丝及成套设备的生产和经营,一手抓科学技术创新和推广,双手举起双哑铃,为薯区农户脱贫致富闯出一条新的道路,如今,光友公司已在全国建立薯类加工示范点800多个,通过示范点,联系着全国50多万户薯区农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