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爱,在高原洒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2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爱,在高原洒播
  艾舒
  西藏自治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因为海拔高,紫外线照射强烈,西藏自治区白内障致盲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一倍,发病年龄较内地提前10—15年,是我国也是全球白内障高发区。
  不久前,由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国际狮子会合作开展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国家医疗队分赴拉萨、山南、林芝、昌都四个地区。
  在海拔3986米的隆子县,山南组的医疗队员们一下飞机就连续翻越海拔4971米的雅堆扎拉山和海拔5001米的雪坡达拉山,到达的当天晚上就开始检查药品、讨论手术方案,第二天一早便赶到医院筛查病人。隆子人得知他们昨天才到就开始工作,非常吃惊。一般从内地到高原的人,都要休息三天后才能开始工作。
  吴福丽在成都就感冒了,为了迅速治愈,她不得不冒着危险自己加大剂量一把一把地吃药。46岁的李梅菊心脏不好,临行前的晚上丈夫刚刚把速效救心丸送到她手里。王爱金离开家时,5岁的儿子正发烧住院。这位年轻的妈妈,白天兢兢业业地做术前准备,夜里却在梦中哭醒。周朝晖为到西藏放弃了在首届世界华人眼科会议上宣读论文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周历有低血糖病,在内地常吃几颗糖缓解头晕无力。队长李晓陵患肺结核治愈不久,她是最不应该到缺氧的高原工作的……
  然而,他们来了,来到了雪域高原。没提任何条件,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们是军人,因为藏族患者需要我们!”看着那么多背着行李、带着糌粑、骑马或步行十几小时、甚至几天几夜的藏族患者,他们顾不了旅途颠簸,也顾不了头痛欲裂的高山反应,他们只想早一天工作,能多做一些手术,多治愈几个病人。
  藏语中“尼玛”是“太阳”的意思。新巴乡三村的尼玛多吉患先天性白内障,从没有见到过光明,他不知道太阳什么样,也不知道妈妈长的什么样。这个16岁的男孩因长期视力障碍导致了严重的自闭,总是低着头,几乎不说话。在医院的走廊里,第一次看到尼玛时,他一手扯着妈妈的衣角,一手摸着墙,无声的脸上很木讷,没有一点花季的笑容。
  先天性白内障会导致视神经不发达,这种手术难度大、恢复效果不好,术后也可能会弱视。这台手术如果不成功,就会给医疗队医护人员的声誉带来负面的影响。几位医生经过审慎地会诊,最后还是决定给尼玛多吉实施手术。队长李晓陵的话让人感动,她说:“能有一点视力我们也要争取,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给他一点光明,哪怕他能看到路,生活就能自理。”
  给尼玛多吉做手术的前一天晚上,李晓陵发烧38摄氏度,夜里不停地咳嗽。第二天手术照常进行。尼玛的妈妈和医护人员怀着同样的心情期待着成功的消息。当医生轻轻地揭开罩在尼玛眼上的纱布时,这个少言寡语、面无表情的孩子一点点睁开眼睛,无声地笑了。在黑暗中摸索了16年的尼玛,终于看见了妈妈、看见了医生、看见了窗外明亮的太阳。站在一旁的妈妈激动地哭着说:“这孩子以前从没有笑过!”
  71岁的旦增旺姆左眼因白内障致盲已经9年,右眼曾做过白内障手术,但当时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视力也不好,使她的晚年生活受到了影响。老阿妈本以为自己的眼睛再也不可能有用了,一直很烦闷。听到国家医疗队将翻越两座大山到县医院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的消息后,她分外高兴地来到了县医院。
  旦增旺姆的手术很成功。术后的第二天,老人就清晰地看到了为她解除病痛的军医,她激动地握着医生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老人家用生硬的普通话一遍又一遍地对我们说:“共产党土其及(谢谢),江主席土其及,金珠玛米土其及!”
  从8月25日到9月16日短短的23天里,国家医疗队共为987名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其中981人植入了人工晶体,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只有6岁。这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手术规模最大的一次白内障复明行动。国家医疗队还为当地培训基层眼科医护人员200余人次,给西藏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