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广西:加大国企改革力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3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务实之笔”

  广西:加大国企改革力度
  编辑点评
壮乡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决策,历时半年多,已初见成效。究其原因,就在于决策者们为打赢这场攻坚战,拥有共同的决心、有力的措施和务实的精神。
  干事业一定要务实,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更要有务实的精神。只有务实,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把我们的事业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在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广西大力抓好国企改革,既是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务实工程”,也是开创自治区美好明天的有力举措。
  本报南宁11月12日电记者郑盛丰报道:广西最大钢铁企业柳钢集团公司实现扭亏,董事长詹开基脸上终于荡漾起难见的喜色;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广西红水河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两年多来账本上也第一次有了“利润”的记录。同这两家企业相似,广西一批国有企业的一些统计数据,正被改写着和刷新着,并释放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这一初步变化,来自今年春夏以来的一个断然举措:广西区党委、区政府以巨大的决心,当做天大的事情,全面推开并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整顿。
  壮乡广西的这一决心,既是对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用3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重大决策的坚决贯彻,也是对广西国企严重状况的清醒把握:今年1月,广西国企已连续13个月在低谷中运行,国企对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从“八五”期间的47.6%下跌至35.9%。一个根本原因,是企业改革乏力。据调查,广西国有企业真正实行三项制度改革的尚不足20%,机制呆板、产品落后、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问题仍相当普遍而突出。
  在充分的分析论证之后,广西区党委、区政府作出决定:视困境为机遇,把深化改革搞活国企,当做党的十五大后的重大“务实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来。在着眼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转变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同时,还以产品和产品质量为中心,着力于生产力要素的重组,以达到科学组合与配置,并注重领导班子的优化和建设,从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目标定,思路清。一个由自治区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各有关方面负责人为成员的国有企业改革整顿领导小组快速运作起来。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撰写提纲并和自治区政府主席李兆焯一起主持制定了《企业改革整顿总体方案》,同时出台了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经营目标责任制、加快新产品开发等12个配套文件。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措施相继出台。自治区8个指导组分赴各地;一系列责任和目标,分别明确给各地市负责人;所有国企领导班子,都被告知将在动态中接受考察。整个国有企业的改革迅速展开。
  来自统计局的统计报表,宣告着壮乡5个多月来国企改革的初步成效:工业成品产销率由一季度的不到80%,变为从6月起已连续4个月达100%;国有大中型企业头三季以7.7%的产值增幅,实现超过10%的增加值;自治区重点监控的96户骨干企业,利润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50%。与这组数字相关联的另一组数字是:在广西地市所属的490家大中型企业中,80%严格实施了三项制度改革,这个比例比年初高出50%;80%开展了以产品和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全面整顿;91%签订了经营目标责任状。而广西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则由上半年的9.1%提高到9月底的9.7%。
  亏损大户柳钢面对严峻外部环境,原预计今年将亏损2亿元,但借助改革之力,通过剥离机关臃肿机构、分流岗上浮员、严压采购成本,到9月底已实现扭亏。同样面临困境的制糖企业贵糖集团,到9月底利税增幅已达38%。由于率先实施三项制度改革而赢得主动的柳州特种汽车厂,厂领导由衷抒发体会:要成为市场经济大海中的出色水手,必须勇于改革,由此脱去沉重的旧棉袄,换上轻便的游泳衣!现在,广西众多国有企业,大多正处于“脱棉袄、换泳衣”之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