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吉林:打井节灌夺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4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务实之笔”

  吉林:打井节灌夺丰收
  编辑点评 大旱之年大丰收。吉林创造这一奇迹,靠的是打井节灌。
  打井节灌在吉林发挥显著效益,与省、地(市)、县领导重视农业、重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密不可分。既然干旱是丰收的主要敌人,就要把它当作主要矛盾来抓。于是,省委、省政府要求旱区的领导都要当“打井书记”、“打井县长”。
  贯彻十五大精神,必须真抓实干。只有用这样的精神来抓工作、干事业,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真正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
  本报长春11月13日电 记者李安达报道:今年,吉林省部分地区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全省受灾农田54.97万公顷,绝收40.31万公顷。同时,旱灾也在松辽平原肆虐,尤其是春旱,受灾面积之大、时间之长、程度之重,都是前所未有。但是,今年全省农业生产却获得空前大丰收,粮食总产量达到250.6亿公斤。群众说,今年是大旱、大水、大治水、大丰收之年。
  旱灾,是吉林农业稳定发展的大敌。早在1995年,省委负责同志就指出:吉林农业的发展,一靠水利,二靠种子,三靠科技,其中水是第一位的。去年初,省委、省政府决定,要在“九五”的后3年集中力量把旱区的14个县(市、区)建成农业水利化县,要求旱区的领导都要当“打井书记”、“打井县长”。省政府还跟旱区各县(市)签订了打井和节水灌溉责任书。
  白城市洮北区近几年打抗旱井2.85万眼,使7万多公顷旱田85%以上实现了全程灌溉,去年虽遭百年不遇的大旱,粮食产量仍创历史最高水平。干旱尤为严重的白城、松原两市,各级党委、政府都把打井和节水灌溉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去冬今春,全省共打抗旱井7.73万眼,新增水浇地40万公顷,作物生育期全程灌溉能力比1997年增加一倍以上。在今春大旱中,全省创造了春播浇地面积最大、播种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纪录。
  节水灌溉,是对旧耕作制度的一场革命,能更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为了抓好这项工作,省政府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水利、财政、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关键是资金。他们按照国家、地方、集体、个人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办法,去冬以来共投入资金5.8亿元,其中群众自筹1.89亿元。新打配套机电井5.2万眼,购置喷灌设备8600多台(套),建立了12个喷灌区和14个多种形式的节水灌溉示范区。现在,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0多万公顷,其中喷灌13万公顷。
  为了调动旱区农民打井抗旱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建立了合理的利益机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新建的抗旱水源工程采取“谁投资,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管理体制;结合第二轮土地承包,实行“以水定地,地随井走,集中连片”;给打井和购置喷灌设备实行资金补助等。同时加速以卖旧井和股份制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允许打井户卖水,形成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机制。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洮南市不少农民宁可晚盖新房,晚娶新娘,也要把钱用在打井上。通榆县有的农民嫁女,也打一口井做嫁妆。
  吉林省水利厅还制定了管理办法,使井灌工程在严格的科学规划指导下进行,有效地防止了对水资源的乱采滥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