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大理城中“洋人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3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二十年间

  大理城中“洋人街”
  赵立新
  云南大理古城有一条古老的街道叫护国路,由于旅游业发展而生机勃勃,成为外国旅游者云集之地,于是人们把它称为“洋人街”。
  “洋人街”起步于1984年。小伙子金策根据外国人喜欢背包自由旅行的特点,开起了当时毫不起眼的“旭日自行车服务部”。规模从最初的八辆扩大到七十多辆。当看到外国人无处洗衣时,就搞起了洗涤衣物的业务。后来发现外国人饮食习惯与中国迥然各异,又开起了全城第一家“吉姆西餐厅”,为外国人提供西餐,还推出自创的“吉姆西餐”以及各种鸡尾酒。小小的餐厅常常到了应接不暇的地步。于是“洋人街”的人们竞相仿效,一间间西餐厅、酒吧不断地“冒”出来。
  陈红惠在护国路上开起了扎染服装加工店。“一花引来百花开”,扎染店一家跟一家开了起来,并由这条街扩展到全大理城。看到经营扎染服装有利可图,一些外国商人也和当地专卖店商定,采用电话联系、邮寄发货等方式进行批发,使扎染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洋人街”上最红火的地方要数画廊。藏族青年尼玛多吉很早就在“洋人街”上开了家名为“西藏”的西餐馆,并同云南美术家协会合作,在餐馆旁办了一个画廊,以展览的形式卖画。由于画廊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货真价实,吸引了大批“老外”光顾,名声越来越大。他不仅在自己的画廊里举办过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的画家作品展,还被邀请到法国、日本、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画展。小小画廊逐渐发展为“尼玛投资咨询公司”、“湄公河流域文化交流中心”。
  荷兰莱顿大学的汉学硕士瑞雪,1997年4月从学校毕业后,从当地报纸上得知大理有条“洋人街”,就沿着湄公河流域来到了大理。从此她在湄公河流域文化中心边学习中文,边研究白族文化,将白族的民风民俗和充满着传奇色彩的故事写出来,又电传荷兰。至今她已在荷兰报刊上发表了两万多字的白族风土人情和旅游故事。
  大理的护国路已经从一条默默无闻的偏僻小街变成一条闻名遐迩、热闹繁荣的“洋人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