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当代社会一大生活景观 陪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3
第10版(大地周刊·文化生活)
专栏:

  当代社会一大生活景观 陪考
  赵鼎强 傅贵
  一人考试,举家上阵;一人命运,牵动众人,陪考应运而生。尽管一年内陪考只有几次或十几次,但牵扯精力、时间并不少,心理压力更重。许多人已把陪考当做自己生活内容的一部分。
  热闹非常的编外考场
  笔者曾多次去考点采访。教室里的一桶冰块、一盆水无不传送着无声的温情。家长们或步行,或骑车,或打的,早早就把孩子送到考点,直到沉重的铁门将其隔离,还忘不了最后叮嘱一声,最后招一下手,眼中流露出满是殷切的期望。9时整,铃声响了,家长透过大门栏杆往里看,里三层外三层,其实孩子早已进入了考场。
  孩子们进去了,室外骄阳似火,但家长们依旧不肯离去,他们要在外面陪“烤”几个小时,与孩子同甘共苦,共渡难关,他们汗流浃背地缩在走廊里、楼梯间或树荫下守候,有的带小马扎,一会儿坐下,一会儿踩着马扎踮起脚朝教室里张望。
  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奶奶一头苍白,手拄拐杖,格外引人瞩目,她用颤巍巍的手指着二楼最东边的那个考场说,她的孙子就在那里考试。“其实,小东西硬是不让我来,我是瞒着他偷跑来的。就是来了也帮不了什么忙,可不来看看就是不放心。”原来,孩子父母早逝,祖孙两人相依为命,感情笃深。
  “说不紧张是假,就是孩子不紧张,我也有几分紧张。”屋檐下两个母亲交流着“紧张”的心理。
  实在等得无聊,有几个人索性躲在树荫下打起了扑克牌。有一位脸色很难看,蹲在地上闷闷地抽着香烟,一支接着一支,烟蒂撒了一地……
  11时30分,铃声响了,孩子们终于出来了,家长们一拥而上,或轻轻问上几句,或默默地帮孩子擦去脸上汗珠:“宏儿,你辛苦了!”一出考场,一位母亲就用毛巾为儿子擦汗。这场景似乎只有“舐犊情深”四字能形容。
  吃补品住宾馆的考生
  考试期间,让考生吃好、吃香几乎是所有家长的一大心愿,是父母搞好后勤保障的一大重要内容,考试给考生们带来了口福。
  善于远虑的家长,早在考前一个月就开始郑重其事地研究菜谱,力求增加营养,讲究科学搭配。有的家长则以孩子的喜好偏爱选择食物。有位姓李的考生,向来喜欢吃肥猪肉。他的母亲说他的儿子与众不同,吃肉海量,非但不迷糊,而且头脑异常清醒。高考三天,他的儿子足足吃了两斤肉,好好解了一回馋。有的家长干脆临时聘请厨师掌勺,只要孩子满意,也就心满意足。就连一向拮据的家庭,在这个时候也突然大手大脚,一反常态。一位姓杨的家长虽然夫妻俩均已下岗,他认为,平时节俭,关键时刻就要大方,苦了自己没啥,不能让孩子吃亏。
  一些家长看重“补品”的作用,希望借保健品的功能助一臂之力,一跳龙门。烈日下,守候在考场外的刘女士前一阵就特地为儿子买了“鹰牌洋参片”,孩子的舅舅则送来了“学生套餐”。“肯定会起作用!”她说。
  笔者在中西大药店了解到,今年临近高考,白兰氏鸡精、昂立多邦、神象牌西洋参、养生堂龟鳖丸等保健品的销量明显上升。美国通联药业公司成都分公司推出的“学生套餐”由七款含有不同微量元素或营养成分的保健品配套组成,据说具有开发智力的功能,上市后一直热销。许多消费者都明确表示是为参加高考的学生购买。
  为了保证孩子睡好,不少家长及早防范,给左邻右舍打招呼、赔笑脸、说好话、请关照,希望考试期间电视机、录音机声音放小些,千万不要发出噪音。有家长打电话告知亲朋好友,高考期间不要来串门。王老板门上干脆亮出红牌:“女儿高考,谢绝来客。”
  考生住宾馆应考是今年高考期间的“花边新闻”,前些年绝对没有,煞是新鲜。高考前夕,笔者接到一个朋友求助电话,她要求帮助包一个带空调的客房与应试的女儿同住。无独有偶,据《文汇报》报道,开考前几天就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住进宾馆应考,且大多数给孩子开单独一间的客房,夫妻俩则住在隔壁“护驾”,既不影响孩子复习,又起照顾和监督作用。已经在一家宾馆“安营扎寨”的林先生,高考前一天全家住进了“高考客房”,他认为如果家里经济收入能够承受,高考期间住进宾馆不失为一个良策。因为这是孩子一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时间。
  这种陪考,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究竟有无益处?(附图片)
徐鹏飞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