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枫叶将红——毛泽东文学院剪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3
第10版(大地周刊·文化生活)
专栏:

  枫叶将红
  ——毛泽东文学院剪影
  卞毓方
  岳麓山的红枫浸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与香山的红叶相比,其人文的味道浓醇得多。先不说别的,光是岳麓书院弥漫的书卷气,就将漫山的枫林装扮得一派神秘。
  一千多年前,红枫掩映之中,岳麓书院出现了。与此同时,潇湘文化也开始了它形成发展光大的历程。潇湘弟子,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扛鼎的人才。
  一千多年后,又一座新型的学院从这里拔地而起,这就是毛泽东文学院。如果说,岳麓书院是一片历经千年风霜的色香更浓的枫叶,那么毛泽东文学院则是一片嫩芽初上的春色。
  毛泽东文学院坐落于岳麓山北部,其建筑风格就体现了对古岳麓书院的继承发展。外观,它像是一座古建筑群落,檐、墙、廊、园,江南建筑特色凸现眼前;内瞻,则充分感受到现代建筑的气派,新材料,新工艺,新装饰,一目了然。而在这座建筑群中,位于共享大厅中的一座群雕格外引人注目。每天都有不少的人前来参观瞻仰。设计者和雕塑家第一次让毛泽东和五位湘籍作家排列在一起。毛泽东、肖三、田汉、周扬、丁玲、周立波亲密地围拥在一起。设计者的初衷无外是依据文学院的特点,以群雕作为文化背景,作为标志性建筑,纪念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当代湘籍一代文学巨人。但这座群雕竟意想不到地使毛泽东文学院成为旅游参观景点。全国许多并不爱文学、熟悉文学的人们千里迢迢来拜谒,许多人在群雕前神情肃穆,许多人留影纪念。因此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的同志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接待一批批参观者。
  毛泽东文学院的主要功能是培养文艺人才。起步伊始,他们立足于从实际出发,着眼于从基础工作做起。今年3月份,他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首届文学创作函授专业的学员。在文学并不太景气的情况下,毛泽东文学院却赢得了许多文学青年的青睐,报名者络绎不绝,许多生活状态并不佳的青年,困顿中不坠青云之志,他们纷纷来信来电,表达了为追求文学,到毛泽东文学院深造的强烈愿望。
  毛泽东文学院组织办学,开展文艺人才的培养的旧体制也是全新的,它们除成立一个培训部,有几名专职的教学组织人员外,教师全部是兼职的。已届九十高龄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在得知毛泽东文学院聘任他为客座教授时,欣然应允,并征询,我年已老,不知要我做些什么工作。著名作家李準、邓友梅、蒋子龙等纷纷表示:我有幸成为毛泽东文学院的教授,当认真做好服务工作。
  …………
  与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相比,毛泽东文学院还只是一个初生的婴儿,只是岳麓山上新爆出的一片新绿,尤其是诞生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潮的时代,它一诞生就面临经济的挑战,不能再享受国家财政养起来的待遇,不能不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结合起来。因而,它采用的是全新的管理模式,人员全部是聘任制,管理是目标制,追求的是双效制。文学院以全面开放的态势面向社会,借助社会力量办学,服务整个社会。多类型、多渠道办学,使自己真正融入大社会中。这一格局,无疑是建立新型学院一条探索之路。
  这是一片新叶,未红,但新绿丰盈,待到霜浓的秋天,它将会把鲜红的颜色铺满岳麓山的峰峰岭岭。(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