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郭味蕖的治学精神与绘画成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3
第11版(大地周刊·美术世界)
专栏:

  郭味蕖的治学精神与绘画成就
  薛永年
  本世纪中期,在享誉画坛的中国画家中,郭味蕖是一位学者型画家。他治学与绘画并进,以根究承变的实践精神和严肃务实的进取意识,开拓了美术史的研究领域,并且在以学养真知推动中国花鸟画的古今转型上,自觉地感知时代脉搏,贴近艺术源泉,自出手眼,别开法门,为传统的花鸟画注入了生机活力,刷新了小写意花鸟画的面貌。
  郭味蕖治学领域涵盖了书画史、书画鉴赏、金石学和建筑雕刻史。自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其已成书的著作即有《知鱼堂书画录》、《知鱼堂鉴古录》、《郑板桥评传》、《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殷周青铜器释名考略》、《魏齐周隋造像残十册》、《说镜》、《镜文考释》、《中国版画史略》、《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刻》和《明清四画人传》多种。
  遍观郭味蕖的著作和文章,可以看到既贯注科学精神又高度重视视觉文化特点的三大特色。其一是从基础研究入手,既不忽视占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又十分看重经过鉴别的作品,善于把注重渊源流变的美术史研究与美术文物的鉴别考证研究结合起来,并以史学的方法和超越前人的眼光进行梳理。
  其二是突破了传统美术史著作重文人而轻工匠的偏见,把古代民间工匠艺术家的伟大创造视为研究的重要内容,有着开拓美术史研究新方向的意义,也是以新的眼光冲破传统美术史狭窄视野的可喜成果。
  其三是从推动中国画顺应时代的变革需要出发,能见其大,能察其细,评究民族美术的发展规律,从画史的演变中有分析有批判地总结历史经验,把融会贯通的系统知识上升为用以指导创作的理论认识,密切了和当前美术创作的关系。正是这种研究,使他不仅不忽视文人画,而且比前人更看重行家画和民间年画、版画,还使他能够看到工笔写生与率笔写意间的相辅相成,洞悉师造化与师古人的辩证关系,最终从整体上从发展中把握了传统的精髓、变革的要义和既不断发展又一以贯之的民族绘画特点。
  作为一位学者型的画家,郭味蕖在绘画上的独树一帜的成就也许比他的学术著作更为引人瞩目。他既涉猎了西画,更深入了国画及其密切相关的艺术,如花鸟、山水、书法、篆刻、诗歌。他最突出的建树是花鸟画。他的小写意花鸟画在建国以后的画坛异军突起,赢得了同行专家与广大读者的一致称赞。
  郭味蕖的花鸟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研习探索阶段,大略从少年时代直至五十年代中期。第二个时期是郭味蕖花鸟画艺术的成熟阶段,发端于五十年代中叶,至六十年代文革掀起戛然而止。其后,这位衰病老人在他的家乡度过了晚年,花鸟画则洗尽铅华,专工水墨,在表现荒唐岁月中的内心世界达到了更加意到笔随的阶段。就其艺术风貌的新颖独特而言,自以第二个时期最有代表性。他擅于从美术史发展中显示出来的艺术规律里寻找新的方向,把适应时代要求与发扬优秀传统统一起来,在正视花鸟画功能特殊性的条件下积极而恰当地发挥其有益作用,探索出“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白描与点染相结合”的“三结合”方法。尽管这种结合是一种总的构想,在具体作品中则因意境不同而有取有舍,但从认识上看,它既属博采众长的良策,又打破了人为划分的工写界限,使作品能高度概括、情随笔转,又能刻画入微、状物不苟。应该指出,这种集古人大成又以创作需要而整合的方法,在郭味蕖笔下占主导位置的仍属小写意。潇洒中见雄肆,活泼中见工细,明丽中见厚度,加以他在布局上采用的大疏大密的对比,在设色上从单纯而不饱和的原色中求大的对比与层次,在笔法上又求苍劲中的含蓄,便成功地创造了独特风格,雅丽而温厚,严谨而生动,蕴藉而刚健,绚烂而单纯,较之同时以大气磅礴的另一些名家作品更多生活的情味,比之同时以活泼灵巧极尽花情鸟态的名家作品又更讲求精神境界,这是郭味蕖自立于名家之林的特立独行之处。
  郭味蕖简介
  郭味蕖(1908—1971),山东省潍坊市人。早年蒙家庭熏陶,酷爱书画,青年时代考入上海艺专学习西画。三十年代中期,入北平古物陈列所绘画研究班,潜心研究、临摹历代书画名作,并在黄宾虹先生指导下,学习画史、画论和书画鉴定。1950年经徐悲鸿先生推荐到中央美术学院研究部任职,后调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等单位工作。1959年到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任花鸟画科主任。“文革”中,疏散在山东潍坊故里,重病不得及时治疗,1971年病故,时年63岁。郭味蕖先生以毕生精力从事中国画创作和史论研究。(附图片)
郭味蕖像
  麦忙时节(中国画) 郭味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