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踏遍他山玉难攻——从F—1比赛看体育产业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1
第8版(体育)
专栏:

  踏遍他山玉难攻
  ——从F—1比赛看体育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杨健
  虽然渐渐熟悉F—1比赛对于中国车迷来说只是近几年来的事,但这似乎并不妨碍它成为风靡世界的赛事。据报道,约有5亿人收看了’98赛季F—1方程式大赛11月1日最后一站的比赛。16站比赛下来,光是电视转播的收入,就不亚于一场大型运动会。
  F—1赛车的赞助商不少是烟草公司,像万宝路、骆驼、柔和七星等,车队的广告收入自然也就非常高。除了沙龙网球、555拉力赛等少数几项比赛外,F—1赛车要算是烟草商们最青睐的比赛了。但烟草的危害已日益为公众所了解。去年11月,英国传媒指责布莱尔的工党政府在全面禁止烟草商在公共场合做广告的同时,却对F—1赛车网开一面,取消了不能用F—1赛车做广告的禁令。布莱尔为此辩称,如果禁止在F—1赛车比赛中做广告,将迫使比赛转移到其他国家,这将使英国减少8000个就业机会。而欧盟不久后也决定,将在体育、艺术活动中禁止做烟草广告的协议推迟到6年后执行,至于F—1比赛则得到了另外3年的“缓刑”。
  不管将来烟草公司能否继续赞助F—1比赛,这项赛事都不会要求政府补贴。赛场外的临时店铺里,从钥匙链、手表、T恤衫到队旗、帐篷、耳塞,各种各样跟比赛有关系的商品琳琅满目。更有专门的商店出售赛车的各种零部件。赛场俱乐部里,衣食住行也都为你考虑周全了。这倒也不奇怪,铃鹿这个伊势海的弹丸之地,本来就是靠赛车发展起来的。
  紧挨着赛场,是一个游乐场。赛车尖厉的呼啸声中,还能听见过山车上游客的惊呼——他们不是车迷,但铃鹿一年一度的比赛就如同北京地坛的庙会,会吸引来许多看热闹的人。对于这些人,最有诱惑力的要算是乘直升机兜风了。万把日元一张的票子,坐上直升机在赛场附近逡巡,有兴趣还可以到附近的名古屋等城市转转,确实是件让人心动的事。
  除了手持4.8万日元一张的门票进场的观众,到处都有戴着“××公司客人”牌子的人。他们是各大赞助商的贵宾。在每个车队维修站的二层,这样的客人每天都有近百人。看来国外照样也存在“赠票”,而且还为数不少。只不过人家不是为了凑人数,而是各有自己的商业目的。
  徐根宝曾在中央电视台坦言足球俱乐部想挣钱是不现实的。听说中国的这种情况,很多F—1的赞助商都觉得不可思议。在他们看来,通过比赛提高知名度是企业发展初级阶段的事。像许多知名的品牌,完全没有必要为此赞助比赛。他们的目的很明确:赚钱。从梅塞得斯的发动机到法拉利赛车;从固特异的轮胎到壳牌燃油,与其说是赞助赛车,不如说是举行一年一度的产品巡回展。
  看过多年国际比赛的中国体育产业的操作者们,也经过了好多年的实际操作,就算经验还不足,教训也该积累了不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F—1大赛组织者这样的水平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