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点亮希望之光——科技扶贫扫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2
第2版(经济)
专栏:扶贫攻坚在神州(6)

  点亮希望之光
  ——科技扶贫扫描
  本报记者刘裕国 陈伟光
  示范:一花引来百花开
  走在豫西嵩县的贫困山区,成群的杂交黄牛正啃食着青草。陪同的乡干部介绍说,这种“土洋结合”的黄牛新品种,比本地土牛长速提高30%,且个大膘肥,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依靠。然而当年引进时,山里人死活不让那些“洋公牛”进山,县里领导迫于无奈,竟想出了一个绝招:阉割本地公牛!
  这个被当地人当作笑话讲述的故事,我们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要改变贫困农民传统生产方式和生产观念,要让他们乐于接受现代科技和各种新生事物,远不是一桩容易的事。
  有鉴于此,各贫困地区在科技扶贫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好路子,即从示范起步,以典型引路。借助星星之火,点燃燎原之势。
  宁夏彭阳县彭阳乡罗堡村农民从前栽了一些苹果树,几年下来长得枝繁叶茂,却很少挂果。宁夏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专家张一鸣下乡一看,就明白这是村里人不懂科学管理造成的。老张叫来村支书说了一通大道理,又爬到树上去剪枝。刚剪了两棵树,村支书急了,责问他把树枝剪了,难道让苹果长在树干上?过了几个月,罗堡村村支书跑到县里去打探老张的行踪。县上人问他找老张干啥?他说请老张去剪枝。原来剪过的那两棵苹果树结下了丰收的果实。眼见为实,村里人心悦诚服了。
  从大别山区到秦巴山岭,从吕梁山区到陇中旱塬,交替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数不胜数的示范稻田、示范果圃、示范大棚、示范瓜园、示范养殖场等等,它把千百万贫困农民引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培训:一户一个“明白人”
  近年来,扶贫攻坚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各贫困地区从单纯的对“物”的开发转向了对“物”与“人”的双向开发。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不仅能写会算,还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就是其中最响亮的一句口号。它绝非嘴上喊喊、做做样子,而是作为一项硬指标,纳入了各地政府扶贫考核的重要目标。
  在陕北安塞县沿河湾镇,凡蔬菜大棚集中的地方,都有一块科技信息板报。时值大棚西瓜授粉季节,我们见到板报上写着“西瓜授粉技术”、“黄瓜、西红柿病虫害防治”等不少内容,不时有菜农驻足观看。我们弯腰走进杨家沟村杨丰果家的大棚,棚里的黄瓜长势喜人。他介绍说:“去年不信科技瞎鼓捣,瓜菜因虫害多亏了本,今年每回出了新的科技信息板报,我都要花时间仔细看个明白,科技人员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再也没发生病虫害。”
  在科技培训的形式方面,各地摸索出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法,如现场讲座观摩,宣传“大篷车”、小分队,科技赶集和夜校等。在山西万荣县通化镇,农科站把深奥的农科理论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实用技术,并浓缩在精心设计的活页画布上,它随处可挂,哪里的群众需要,画布就搬迁到哪里。
  如今,广大贫困地区学科技、用科技蔚然成风。云南省常年坚持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400多万各族贫困农民接受了科学的洗礼;河北省10万熟练掌握一至两门适用农业技术的农民活跃在田间地头,成为科技示范的“领头羊”。
  推广:潜力无限广阔
  让我们看看掌握了科技知识的贫困地区农民在忙些什么。
  见到甘肃礼县白关乡硬葛村农民马常宝时,他正在铲土、拍埂,精心给他的地膜棚加固。靠种地膜玉米,他不仅稳定解决了温饱,还利用秸秆、余粮养了两头牛、一头骡和一头猪,盖起了一间砖木结构的新房。
  甘肃的科技人员自豪地说:贫困农家改种1亩地膜玉米,至少可增产粮食150公斤;地膜,改写了甘肃干旱高寒山区农民几十年吃返销粮的历史。
  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看到,诸如新型栽培和饲养技术、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技术、化肥深施和土壤改良技术、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农艺与农机配套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和贮藏技术等等,正日渐扎根于贫穷的土壤,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科技推广,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大别山区的蚕丝茶叶,武陵山区的烟叶、柑桔,吕梁山区的苹果、红枣等,年产值均已达到亿元以上,覆盖了约80%的贫困农户。
  科技推广,增强了贫困地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江西井冈山区农民集繁育、饲养、加工、销售为一体,生产的板鸭销往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广西百色地区农民引种优质葡萄、荔枝等水果,畅销全国各地。
  科技推广,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去年,湖南湘西等贫困山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他们依靠科技重建家园,发展生产,大灾之年粮食取得了好收成。
  科技的威力远不止这些,科技的潜力更是无限广阔。我们欣喜地看到,众多贫困地区借助于科技的推动力,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中国的扶贫攻坚伟业,因此而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我们殷切期望,方兴未艾的科技甘露,洒遍每一座贫瘠的大山,滋润每一个贫困农民的心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