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亚洲金融危机的演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4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热点研究

  亚洲金融危机的演化
  □谷源洋 谈世中
  亚洲金融危机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泰国作为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点,1997年7月2日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美元的汇率下跌17%,外汇及其它金融市场一片混乱。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投机的对象。7月8日,菲律宾股票指数大跌109.46点,跌幅为3个月来最大。7月9日马来西亚股市也大幅下挫,达一年半以来最低点。7月11日菲律宾实行浮动汇率制,比索对美元的比价当天下跌了11.5%。8月11日,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然受“传染”的时间较晚,但是,却是受冲击最严重的国家。
  金融风暴在几乎横扫东盟各国之后,于10月下旬掀起第二波。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10月17日,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其股市也一泻千里。10月19日晚,台湾宣布四项救市措施,注入股市1420亿元新台币,使股市趋于稳定。然而,这已对港币和香港股市形成压力。10月21日美国摩根士丹利银行表示将该银行在亚洲的投资由2%降至0%,顿时掀起了冲击港币的风波。当天,港股下跌4.63%。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收市于9938.47点,跌幅达10.4%,创当时历史上单日跌幅的最高纪录。10月28日,恒生指数下跌15.45%,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香港汇市也受到国际炒家的猛烈攻击。为打击国际游资的投机,香港金管局将隔夜拆借利率由7%提升至300%。面对国际炒家的“狂轰滥炸”,10月29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再次重申,香港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市场信心由此恢复,恒生指数劲扬1705.41点,重上万点大关。惊心动魄的香港大会战以香港的胜利而结束。
  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再加上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到11月中旬韩国也爆发了金融危机,形成亚洲金融危机第三波。韩国金融危机爆发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大企业过度扩张有关。韩国排名前30位的大财团的自有资本比率仅为18.2%。银行大量借外债,支持企业过度扩张。在韩国1500亿美元外债中,银行占了2/3。韩宝等大企业的倒闭或陷入经营危机,使原本基础薄弱的金融企业贷出的大批资金成为呆账,为数甚多的信贷机构陷入困境。它们减少信贷又导致大财团陷入困境,中小企业破产。到10月中旬,韩国股指已跌至600点“心理防线”。10月底,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贬值至960∶1。进入11月,形势进一步恶化。尤其是11月17日政府金融改革法在国会未获通过,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汇率创出1008∶1的历史纪录,股指下跌不止。19日韩国财政经济院院长辞职,同时紧急出台了稳定金融市场的对策。但是,投资者认为该对策无力解决危机而信心崩溃。20日人们疯狂抛售韩元,抢购美元。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金融危机暂时得到控制。但是,到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进一步贬至1737.60∶1,股指也跌至350.68的历史新低点。韩元危机的深化使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经济深受冲击,坏账、呆账大量增加。10月,京都协荣银行破产,11月,三洋证券公司、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公司和德阳城市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破产。至此,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进入1998年,印尼的金融风暴再起,人们将其称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第四波。当印尼在1997年发生金融危机时,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答应提供巨额援助。印尼政府为此推出为期3年的一揽子经济重建计划。但是,这些自由化措施收效甚微,股市、汇市继续狂泻,通货膨胀更加严重,失业率不断上升,印尼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印尼政府不得不在1998年1月公布的预算方案中部分放松银根,以挽救印尼经济。但是,这激怒了IMF和美国,被认为是对IMF的示威。国际炒家趁机出击印尼,使印尼盾再次一泻千里。面对如此严重的形势,苏哈托不得不让步,1998年1月15日与IMF签订新协议,接受IMF进行金融改革的条件和建议。1月20日苏哈托宣布角逐总统连任,引起股市汇市再次动荡。1月21日苏哈托再次颁布法令和命令,宣布要打击行业垄断,实行IMF要求的激进改革,受到IMF和美国等的赞许,股市汇市开始回升。然而,风云莫测,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采纳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史蒂夫·汉克的建议,建立“货币委员会”,并通过将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来稳定印尼盾。这遭致IMF以及美国、西欧国家的一致反对和谴责。IMF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社会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大关。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比索纷纷报跌。直至4月8日印尼和IMF就一份修改后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
  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日本金融市场一直危机四伏。日本经济自泡沫经济破裂以来,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经过努力于1996年底、1997年初出现复苏迹象。但是,1997年中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与东南亚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再次陷入困境。尤其是新出现的大量呆账、坏账将不少日本银行推至破产的边缘。日元汇率也随之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进入5月以后,更是一路下滑。到6月中旬,日元汇率开始大幅下跌,标志着亚洲金融危机进入第五波。随着日元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捉摸不定,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其经济恢复更为艰难。
  亚洲金融危机的第六波起始于8月初,美国股市震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大规模狙击,恒生指数一路跌到6600多点。于是,港府一反过去的被动做法,突然出手,予以回击。金管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购蓝筹股和期票,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巨额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同时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夹攻国际炒家。经过近1个月的苦斗,使炒家们损失惨重,打破了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美梦。
  如果说在这以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限,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超出区域性范围,而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俄罗斯政府和中央银行于8月17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年内将卢布兑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这使金融市场大失所望,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了金融乃至经济、政治危机。并使西方国家发生恐慌,导致美、欧股市和汇市全面剧烈波动。就俄罗斯和世界经济的互动关系来看,不论是贸易的往来还是资金的流通,除德国对俄有较大贷款外,其他国家都占极小的比重。因此,原本俄罗斯金融危机不应造成全球性的震荡。然而,结果却是相反。这再次暴露出国际金融体系业已无法自我校正,自我调整。从东南亚开始的金融危机肆虐了俄罗斯后已扩散到拉美地区。巴西已经出现资金大量外逃,不少其它拉美国家也风声鹤唳,出现金融恐慌。拉美正向金融危机深渊下滑。
  综上,亚洲金融危机正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蔓延,其范围之广、影响之严重、程度之深,是战后前所未有的。其前景令国际社会忧虑。但是,目前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美国经济运行仍属正常,欧洲经济稳定发展。国际协调的力量正在加强。这决定了世界经济将发生类似30年代大危机的断言为时尚早,甚至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总之,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面前,各国都要同舟共济,加强国际协调和合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