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4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
  刘廷焕
  中国改革之初,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为实现小平同志的这一指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勇于改革是唯一选择。因此,中国工商银行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发展促改革,在改革中求发展”的基本原则。在此后15年的发展历程中,根据中央关于金融改革的整体部署,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商业银行的路子。到1997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1545亿元,成为国内第一家存款突破2万亿元的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9092亿元,主要投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扶持的500户企业、企业集团和国家能源、交通、通讯、石化、冶金、建材等基础产业及支柱产业和国家重点基建项目。巨大的贷款投入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照小平同志关于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的要求,我国的金融体制和国有银行运作机制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的金融问题主要表现在:合乎商业银行基本经营法则的营运机制尚未完善;金融运行中潜伏着较大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尚未根本好转,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违规经营还没有得到彻底治理;信贷投放上资金分割使用的状况尚没有根本扭转,对重复建设的抑制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银行经营激励机制等等。
  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加快我国金融与国有银行的改革步伐。
  (一)坚持稳健经营从严治行的方针。
  稳健经营是商业银行的一般原则,从严治行是银行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所以,不能把稳健经营等同于保守,也不能把从严治行当作权宜之计。我们必须坚决贯彻稳健经营和从严治行的方针,在稳健经营、从严治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加快国有银行的发展。
  (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综合治理就是要把潜在的金融风险当作经济问题而不是单纯的金融问题看待,因而在治理措施上,不仅仅是金融领域单方面的防范和化解,而是应由政府、财政、银行、企业共同治理。标本兼治,不仅限于贷款呆坏账冲销、银行资本金的补充、企业逃废债行为的禁止,取缔非法金融机构等治标的办法,更重要的要从理顺投资体制,确立银行经营自主权及其司法保护、建立项目投融资责任制,防止经济重复建设等治本的办法做起。
  (三)继续深化国有银行体制改革。
  首先要坚持“统一法人,授权经营”的原则。总行统一法人制度是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的基本制度之一。以中国国情来看,该制度具有更为现实的适应性,是我国国有银行建立完善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基础。其次,国有银行要按照商业银行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营原则,在机构的设置上注重规模效益,减少管理层次。其三,要想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必须下决心改革用人制度,大力培养人才。
  (四)建立银行经营的风险责任机制,努力探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具体措施,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保全国有信贷资产。
  建立起一整套银行风险的预警、防范、化解和处理制度,使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切实得到提高。与此相应,要健全国有银行损失的补偿制度,及时足额补充国有银行资本金;严厉追究制裁随意蓄意逃废银行债权的行为;建立健全贷款本息回收责任制,使每一银行职员恪尽保全国有信贷资产的“守土之责”。
  (五)坚持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原则,促进整体效益的全面提高。
  一方面,国家要逐步理顺对国有银行的分配关系。在明确国有银行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的同时,要使其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各级分行要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与风险回报控制机制,管理行与经营行都要单独计算盈亏;建立以财务管理部门为全行经营核算中心的财务管理机制,强化国有银行业务经营目标中利润和成本的规划、分解与考核;同时要强化财务监控机制,既要有效地控制全辖的财务费用支出,又能充分发挥基层行处增收节支的积极性,走勤俭办行之路。
  (六)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推动业务创新,提供规范优质金融服务。
  要在巩固和发展现有的信用卡、结算、代理等中间业务基础上,积极参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破产、兼并等重组工作,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以加强对基本客户的服务为中心,广泛开展信息咨询业务,提高对社会经济金融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及时而准确地为银行贷款决策服务,并为客户提供行业发展信息、产品市场销售前景信息和价格、汇率变化预测等信息。要尽最大力量为全社会提供规范和优质的金融服务。
  (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