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维也纳的音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4
第8版(副刊)
专栏:域外风情

  维也纳的音乐
  杜承南
  一踏上维也纳的土地,我的脚就像踏着优美的节拍,耳边也仿佛回响着美妙的旋律,似乎就连天空中也飞翔着绿色的音符。
  奥地利人酷爱音乐,维也纳号称世界乐都,各个国家的著名乐团来这儿演出,仿佛一登龙门,身价百倍,获得了到任何剧院演出的通行证。大腕级的指挥家也以在维也纳歌剧院指挥过为荣。许多赫赫有名的音乐家都曾在维也纳度过漫长的岁月,创作过脍炙人口的名曲。
  维也纳剧院上演的剧目丰富多彩,令观众如在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皇宫剧院举行上百场音乐会,来自五湖四海的音乐爱好者摩肩接踵,纷至沓来,坐在宽大舒适的剧场,像我国北京的京剧迷,闭上两眼,尽情欣赏。领略舒伯特的似水柔情,施特劳斯的飘若行云,门德尔松的雍容华贵,莫扎特的温馨轻盈,肖邦的真诚潇洒,柴可夫斯基的典雅忧郁,贝多芬的博大精深。
  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来维也纳学习音乐,政府及各个机关部门的集会,会前会后总要演奏一支世界名曲。每年8月,市府大厅广场门前举办露天广场音乐节,广场上摆满了一排排靠背椅,人们来自世界各地,聚集到这里,一边观看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影片,一边欣赏这儿的喷泉雕塑,鸟语花香,当然还可以品尝各种风味小吃,大饱口福,一边欣赏在手风琴和小提琴伴奏下表演的民间舞蹈,直至更深夜阑,兴尽方归。
  奥地利政府十分重视音乐遗产,对音乐家的出生地和故居,都予以妥善的保护和维修,贝多芬散步的林间小路,政府专门派人精心维护,修剪树木,培植花草,供游客觅乐圣的足迹,发思古之幽情。在莫扎特的故乡,青白相间的楼房,绿树掩映着他的故居,政府出资修缮一新,音乐家的乐谱,拉过的小提琴,弹过的钢琴,均妥为保存,完好如初,仿佛音乐家刚刚出去到花园小憩,过会儿还会回来继续他的创作。
  维也纳有一条步行街,不准摆摊设点,严禁车辆通行,但却给音乐表演大开绿灯,一年四季总会有乐队和个人沿街表演,吸引了不少观众,警察从不干涉,有时还驻足倾听,这便是远近闻名的“音乐街”。
  在音乐街上演奏的乐队,多半是正在音乐学院学习的各国学生,他们只消在周末演奏一两次,挣的钱足够应付一个礼拜的开销。有的乐队来自别的城市或市郊乡村,演奏一个下午,收入不菲,足够应付盘缠;演奏到高潮时,就会有一个男孩或女孩捧着一顶毡帽或草帽,含笑走向正在津津有味欣赏沉湎在乐乡中的听众,请他们随意付费,多少不拘。
  街上卖艺者有不少散兵游勇。有的是单枪匹马独行大侠,有的分组活动,少则三五人,多则十来人,乐器主要是吉他、长笛或小提琴,演奏者均非平庸之辈,有的甚至边弹边唱,旁若无人,十分投入。围观的听众大都是音乐爱好者,听到会意处,便频频点头,浅唱低吟,演员与观众水乳交融,难解难分。
  在维也纳市中心的城市公园,有一座镀金的施特劳斯青铜雕像。这位圆舞曲之王,身穿燕尾服,潇洒飘逸,正全神贯注地用小提琴演奏他的传世杰作《蓝色的多瑙河》。这座雕像成了维也纳的象征,几乎可以看作它的城徽,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这位音乐大师面前肃然伫立,仿佛可以静心欣赏他演奏的美妙音乐。有的则急于与他合影,因人太多,得按次序,于是就像表演节目一样,依次从右边上台,左边下台,络绎不绝,井然有序。
  公园池塘里碧波荡漾,岸边绿柳成行,柔嫩的枝梢间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悠扬的乐曲随着柔嫩的枝条迎风摇曳,伴着馥郁的花香在空中飘逸。一连好几个晚上,我在城市公园漫步,在芳草池塘边流连忘返,沐浴着皎洁如水的月光。我沉醉在动人心弦的乐曲里,嘴里不禁低低吟哦:“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