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维格兰雕塑公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5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维格兰雕塑公园
  赵绍棣
  初到挪威首都奥斯陆,备感新奇。漫步街头,却又找不到任何特别之处。市内没有高耸的楼宇,也无店铺林立的闹市。唯一的步行街不到1000米,两旁没几爿店。就连王宫也只是座普通的三层淡白色楼房,有两名身着古装的卫兵在来回走动,其功能也只是希望引起外人注意,绝非不让人接近。
  几天下来,感到挪威这个国家有点让人琢磨不透:生活安稳,但犯罪不见减少;讨厌竞争,生意场又精明无比;承认性解放,闹市又没有红灯区;国无特级富翁,民众等级观念淡薄,民风纯朴,对人坦诚豪放。但在大庭广众之下,晒太阳的人身体裸露过甚,让人总觉得有碍雅观。但也难怪,挪威的冬天有几个月终日黑夜沉沉。夏季虽长,可常阴雨连绵。遇到大晴天,谁不想把失去的阳光补回来?
  只是在参观了奥斯陆的维格兰公园后,才对挪威人特有的“开诚布公”与“随心所欲”有所领悟。这座公园占地面积80英亩,里面192组人生百态的全裸雕塑,都是挪威著名艺术家古斯塔夫·维格兰毕生呕心沥血之作。他将人生各个不同时期的悲欢哀乐、生老病死、阳刚阴柔和千情百态,赤裸裸地展示在眼前。如此公园,在世上可说是独一无二,成了奥斯陆客人的必访之地。
  公园大门内是尊半身青铜像,下部写着古斯塔夫·维格兰的名字和生卒年份(1869—1943)等字样。据介绍,维格兰的父亲是位出色的木匠,家境贫寒可酗酒成性,使维格兰童年饱受人间凄凉。但他继承了父亲的艺术细胞,年轻时就显山露水,创作出许多艺术作品。1907年,维格兰受奥斯陆政府的委托,为维格兰公园设计一组大型喷泉雕塑。完成后,维格兰与政府协商,让他在喷泉周围设计创作一座雕塑园。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他谢世前不久,终于完成了公园里的全部创作。
  园内中轴道依坡而上,所有雕塑都在中轴线或两旁(见下图)。园内花团锦簇,遍地芳草。第一群58组跟普通人一般大小的青铜雕塑安装在一座桥栏上,有放声高笑的天真女孩,恼怒吼叫的顽皮男童,也有扭捏作态的大姑娘和阳刚健美的小伙子;有男女爱昵,老少同嬉,也有辛勤劳作的中年,孤独苦闷的老头。作品中的人物着重写实,每座雕塑都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动的豪情奔放,静的恬静平和,个个栩栩如生,把现实中挪威人那种特有的坦诚和激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过桥后,是一组喷泉雕像,全部是青铜铸造。顶部是由6位伟男托起的盘状喷泉口,清澈的喷泉形成的水帘不影响游客观赏他们的阳刚之气。据介绍,维格兰在创作时,其父魁梧雄壮的身影总在脑海里翻腾。雕像底座是正方形,每面各有5组雕像,把人生中的少青中老四个不同时期的喜怒哀乐用壁画形式表现出来。在维格兰的作品中,人生轮转是创作主题。几幅壁画,嘘破了人生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看穿了世间尔虞我诈的丑恶面目,让人沉思,促人深省。喷泉四周是用黑白马赛克铺设的迷宫图,长3公里。按白线图案走是活路,两小时才能走完。
  再往上走,是维格兰的代表作“莫洛力斯柱”,也被称之为“生命柱”。柱高17米,上面雕刻着121个不同年龄姿态各异的人体。柱底是老人,越往上越年轻。他们都向上攀越,有作搏斗状登踩他人的,但更多的是携手搀扶奋勇向前的。对他们在人生轮转中为何赤裸裸地如此痛苦挣扎,是为了追求幸福生活,还是脱离苦海早入天堂,作者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该柱的大理石原材料重270吨,运来后搭好脚手架,维格兰吃住在那里,共费时14年才完成此座雕塑。柱四周是12组36座反映从少年到老年人生轮转的不同时期的大理石雕塑,他们更多地表现了父子情、夫妻爱。一组雕像是反映女儿出嫁前母亲为其梳理的情景,母亲高兴又舍不得,女儿害羞又兴奋的形态。特别是几位孤独老年人,他们肌肉松弛,青筋暴露,眼光无神,急需帮助……
  维格兰作品洞察人生特征,展露人生千情百态,极具特色,是挪威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他倾其毕生艺术所作的“莫洛力斯柱”,就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伦敦的大笨钟一样,已成奥斯陆的象征。
  奥斯陆维格兰雕塑公园一角。赵绍棣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