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夜宿因斯布鲁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5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夜宿因斯布鲁克
  周伟苠
  7月的一个下午,我们从意大利米兰驱车去奥地利。
  汽车穿行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峡谷中,两旁草地茂密如茵,针叶林郁郁苍苍。千百条小川蜿蜒曲折而来,近处可闻泉水潺潺。依坡而筑的农庄、牧场坐落在绿草茂林之间,牛群静静地咀嚼着嫩草。还有绿茵小道边泊着的小车,别墅烟囱里的缕缕炊烟和山顶的白云、峰峦上终年不化的积雪交融在一起,构成一幅风景独特的欧洲“牧歌图”。
  傍晚时分,我们进入阿尔卑斯山的心脏地带布雷根茨——维也纳东西谷地。陪同我们的德国朋友罗伯特先生一路驾车,风尘仆仆,我们决定在谷地名城奥地利蒂罗尔州首府因斯布鲁克宿营。
  汽车驶近这个著名的旅游和冬季运动胜地时,我们在城市一侧的山麓上就远远望见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奥林匹克五环标记。它向我们展示,这座城市拥有独特的风景:这里的阿尔卑斯山麓有天然滑雪坡道、供滑雪使用的缆车、滑雪跳台、滑雪旅游道和溜冰运动场地。令这座城市骄傲的是,1964年和1976年的两次冬季奥运会都曾在此举行。因斯布鲁克城市不大,却是欧洲唯一组织过两次冬奥会的城市。
  因斯布鲁克意即“因河上的桥”。它地处阿尔卑斯山心脏谷地,与经过布伦纳山口南北要道相交。城区分布在因河两岸,91米高的大桥将两岸相连。12世纪起,这里就是设防市镇。13世纪末,远道商旅纷纷经此落脚,小城逐步繁荣。16世纪初,马克西米连一世皇帝投巨资大兴土木,使城市初具规模。19世纪后期布伦纳山口铁路通车,使这座古城得以迅速发展。
  我们在新城区的饭店丢下行囊,坐计程车去老城区。罗伯特先生笑着对我们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参观名胜了。但我们可浏览一下这里的街市,品味一下阿尔卑斯山谷地小城的特有风味。”
  在饭店大堂,我已查看过这个城市的地图,这座奥地利著名的城市城区并不大。在市中心商业区的步行街尽头不远处,我们就能望见小城最引人注目的陆标———建于1706年的圣安妮圆柱。走近圣安妮圆柱时,我们惊叹这一用大理石雕琢而成的建筑历经近300年的风霜竟依然风采不减,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柱子底座上方的历史人物雕像各具特色,挺拔的圆柱顶端站立着一位圣女雕像。我想,也许她就是圣安妮吧?
  暮色中,走在古朴庄重的步行街上,胸中油然而生一种异样的情调,仿佛静心聆听一曲天籁之音,绵绵不绝,萦绕于耳。
  街道两旁的露天餐桌已是座无虚席,各种肤色、不同民族的游客三五成群在暮色的街市上迈着轻松的步子,分享着这美好的意境。
  也许因为这里是地处德、意、奥边境的交通要道,也许是因为这里曾举办过两次冬季奥运会,小城的旅游业的发达出乎我的想象。回到下榻的饭店,发现地处城市边缘的这个旅馆也是爆满的,其中还有不少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
  夜的小城,静静的。静得你甚至渴望听到几声哪怕是汽车的笛声,而小城就是这般的安谧。站在饭店窗口向外眺望,小城没有灯红酒绿的疯狂,没有其它欧洲大都市的高楼大厦和闪烁的霓虹。小城的夜是柔和的,远处建筑的射灯和近处道路的照明灯光全被周围黛黑色的阿尔卑斯山笼住了。
  也许阿尔卑斯山的内涵太丰富了,因斯布鲁克之夜只是她丰富内涵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