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生死故园一抔土——肖邦旧居拾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5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生死故园一抔土
  ——肖邦旧居拾零
  吴珹
  肖邦的故居热拉佐瓦—沃里亚,离华沙53公里,原是一位伯爵的庄园。庄园里到处是参天的白杨、茂密的菩提树和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一所古老的住宅就坐落在密林深处。我们驱车来到这里,好像走进了风景幽美的公园。一阵风谐的琴声从故居传来。据说,每个星期天,这里都有钢琴演奏会,平时就播放肖邦的乐曲。
  我们走进肖邦降生的房间,在那儿停留了好久。墙上挂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1810年2月22日弗雷德里克·肖邦在此诞生。”肖邦的母亲富于音乐素养,钢琴弹得很好,还擅长唱波兰民歌。他的姐姐路德维卡音乐天赋很高,是肖邦学习钢琴的启蒙老师。肖邦在沃里亚居住的时间不长,后来全家迁到华沙。但他还是经常到这里来,整天在这佳木葱茏的庄园里游玩。庄园里流过一条小河,这就是渥特拉河。肖邦喜欢这条小河,常常坐在河边的树下,凝视着这静静的河流和河中的倒影。他有时到附近农民家去做客,在那里,他听到了许多农民演奏的民间乐曲。这些粗犷而优美的旋律,曾经久久地使他陶醉。他离开祖国后,在和亲友们的通信中,曾多次提到那条绿色的渥特拉河,那些树林中的篝火夜晚和迷人的乡村乐曲。
  1830年10月2日,肖邦怀着抑郁的心情离开祖国时,朋友们就是在这里为他送行的。临别时,朋友们送给他一只盛满了家乡泥土的银杯,嘱咐他不管流浪到哪里,都要把这只杯子带在身边,时刻铭记自己祖国的乡土和亲友。他的后半生都流亡在异国他乡,因为祖国波兰处在战火弥漫的动荡中。对祖国命运的关心和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常常成为他音乐创作的感情基础。他作品中的那些宽广如歌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以及充满民间特色的音乐风格,蕴含着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他的创作对于19世纪波兰民族解放运动来说,正如法国音乐家舒曼所说的,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1849年10月17日,这位漂泊国外的天才音乐家结束了他贫病交迫的生活,离开了人间。一直到死,那只盛满家乡泥土的银杯还在肖邦身边。他死后,人们按照他的嘱咐,把这杯泥土撒进了他的墓穴。肖邦逝世前还曾用颤抖的手写下遗嘱,在他死后把他那颗火热的心从胸膛里取出,请他姐姐带回可爱的祖国。现在,肖邦的心就安放在华沙克拉科夫郊区的神圣十字架教堂里。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他的家乡,在他生活过的地方,听他的乐曲。这是从一颗伟大的爱国之心中发出的声音,永远激励着人们去为自由和真理而斗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