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禁伐之后访云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5
第4版(新闻追踪)
专栏:

  禁伐之后访云南
  本报记者 王科 杨义
  编者按:本报11月8日“新闻追踪”栏目介绍了四川省禁伐天然林的情况。今日推出云南篇,向读者介绍云南省禁伐天然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决心及一些成功经验。
  云南林区涉及流域广,少数民族集中,贫困人口多,加之多年来形成了“木头财政”格局,曾使人们对能否成功“禁伐”有所疑惑。本报记者通过实地考察看到:云南“禁伐”决心很大,措施得力。云南省林业职工不但切切实实地“放下了斧子”,而且正在变成“种树人”。
  本报对四川、云南禁伐天然林的追踪报道,得到了国家林业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在此谨表感谢。
  飞机进入云南境内。我们俯瞰着下面这片披着绿装的热土,急切地想知道:作为全国四大林区之一的云南省,对禁止采伐天然林的命令反应如何?
  “禁伐令”是压力也是机遇。我们采访了林区工人,也采访了林业系统各个层面的管理者,他们表述着同一个意思。
  压力来自云南林业的责任感。省林业厅厅长陈继海说:云南分布着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三大山脉和金沙江、珠江、澜沧江、红河、怒江等六大水系,是我国长江、珠江和东南亚5国主要江河的源头及主要水源区。不保护好森林资源,云南对不起长江中下游人民和港澳同胞,同时也会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
  压力也来自各地林业局局长、森工局局长们对未来的忧虑。刚到昆明就有一位森工局长夤夜来到我们的住地叹苦经:云南省许多省属森工局都是五六十年代整建制地从东北迁来,几十年来为国家建设做出过很大贡献,停止采伐后,这些老森工怎么安排?一些地方财政收入的70%左右来自林业,这些地方负责人不免担心……
  但不管何种压力,也不管压力多大,接到“禁伐令”后,各地立即行动:人员下山,刀斧入库,木材市场关闭。
  事实上,云南停伐天然林部署得当,井然有序;停伐后的林区社会安定,人心稳定。据介绍,云南省是从10月1日起全面停伐的。而在此之前,省林业厅为杜绝抢伐、抢运等现象,分别于8月25日、9月3日两度给有关地州市和森工企业发去明传电报,要求停伐,并派出精干人员就近监督。迪庆州提前将通往林区的桥炸了,使抢运木材出山的人望河兴叹;南盘江某局贮存木材准备外运时,被成功地堵截。事实证明省林业厅预事在前,对杜绝突击抢伐抢运下了关键的一着棋。
  云南省的报纸、电台、电视台从9月底开始大张旗鼓地宣传停伐的意义,省长专门作了电视讲话,全省上下形成共识:“放下斧子,管住锄子。”
  静下心来理思路,俯下身来订规划。云南人于不断思考中摆正了局部与全局、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采访中,有些林业局长、森工局长实话实说:对“禁伐令”开始还不太理解,通过理思路,现在感到这是一个机遇。
  机遇在于从传统林业观念向现代林业观念的转变。传统林业观念就是人们常说的“木头财政”:林区老百姓过去常挂在嘴上一句话,“要想富,去砍树。”结果砍了一辈子,也没富起来。如何发展现代林业呢?省林科院院长张裕农主张:首先,要建设大批公益林,起到涵养水土、调节气候等作用;其次是建设商品林、速生丰产林,在木材深加工上做文章。云南林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伍聚奎则画龙点睛地说:现代林业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对此,云南林业系统已有了筹划。据介绍,云南准备用15年的时间完成金沙江林业生态工程、珠江防护林工程等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同时建设五大商品林基地,即干果经济林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扶贫经济林基地、珍贵用材林基地、竹林基地。
  “这是长久之计”。省林业厅厅长陈继海说,“大力培育森林资源,保持生态环境,是现代林业题中应有之义。而培育商品林,既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又使农民增收,也是现代林业的重要一环。”
  我们问:云南禁伐天然林,与其它省份相比有何不同?陈继海说了三句话:涉及流域多、少数民族集中、贫困人口集中。随之,他又加重语气说:省委省政府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十分重视,省厅又有长远谋划,加之林业战线职工热爱林业,云南林业的前景是光明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