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群众服气的“老黄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群众服气的“老黄牛”
  王常顺 刘君福
  在河北省定州市高蓬镇,纽店曾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6年前这里出了个百姓的好书记赵守坤,从而使这块土地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6年中,他率领村民告别贫困,一举步入小康,成为河北定州市红旗小康村。
  1992年,经群众推选,上级党委批准,率先搞经营致富的赵守坤被选为纽店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伊始,赵守坤没有过多承诺,不讲空头话,而是率领干部群众从1992年秋到1994年春投资几十万元,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迁坟地、修堤坝、开荒地,先后填壕坑腾出土地62亩,开垦沙荒地1500亩,承包给村民,30年不变;并投资23万元购买了10台变压器、潜水泵等农田水利设施,推行科学浇灌,种植果树农田,为增产增收闯出一条摆脱贫困、实现温饱的基础路。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奔小康先要建设一个好班子,好班子必须有一个好班长,赵守坤就是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班长。要当好群众服气的“老黄牛”,必须建立一套铁的纪律和章法。在建立完善生活会制度、议事制度、“六公开”制度的基础上,村里制定了“廉政建设六不准”。即不准吃请、不受礼、不搞特殊、不以权谋私、不挥霍公款、不徇私舞弊。同时,在赵守坤指导下,村里制定了一套“村规民约”,每户一本,干部带头执行,群众自觉遵守,形成遵法守纪良好氛围。在执行纪律方面,作为班长的赵守坤始终坚持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要求班子成员必须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6年来,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来没有拿村里工资,义务当书记,不从村里报一分招待费;出门办事从来未在村里报一分差旅费。他处处以一个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别人,影响班子,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当好群众服气的“老黄牛”。在他的影响带动下,“事事为群众着想,处处为集体打算”,已成为党支部一班人当家理财的准则。几年来,全村业务招待费每年控制在2万元以下。村务及时公开,每家每户一张明白卡,给村民一个明白,村民给干部一个清白,村民对支部非常信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民心所向,纽店村里无难事,连老大难的计划生育、宅基地分配工作在这里都有章可循,理得顺,办得好,变得不难了。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赵守坤为了这块热土,默默地奉献着一切。1990年他出资建村幼儿园,1994年他个人出资给每位代课老师生活费每月25元,为了做好贫困户脱贫,他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倾注了一片深情,先后投资64万元帮助众乡亲,使村里的孤寡老人、老党员、残疾人先后走上了致富路。
  赵守坤真诚的付出,换来了群众衷心的拥护。正如大家赞誉的那样,他是一头老黄牛,乐在小村作奉献。如今,年逾花甲的赵守坤已实现了他的誓言,全村人年均收入已从300元上升到2760元,步入了河北省小康村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