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乡镇干部服务农民保增产增收 南宁:建立信息网络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 成都:一批干部走出机关创建农业示范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6
第4版(要闻)
专栏:

  乡镇干部服务农民保增产增收
  南宁:建立信息网络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
  成都:一批干部走出机关创建农业示范基地
  本报南宁11月15日电 记者罗昌爱报道:时下正值收获季节,广西南宁地委、行署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从乡镇机关中抽出2000多名干部,下村进户帮助农民推销农副产品,农民眉开眼笑。
  近些年来,农副产品卖难问题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到农民增产增收,其中原因之一是,广大农民对外界了解少,市场信息不灵。今年以来,南宁地委、行署明确提出要求:全地区所有乡(镇)的党委和政府机关,必须要有1/3的干部当“促销员”,到村上帮助农民找到推销自己农副产品的渠道和市场。据了解,到目前,全地区的174个乡镇,已有120多个乡镇抽调干部的比例超过1/3。田野上走来一支2000多人的干部促销大军。
  南宁地区乡镇干部抓促销,主要做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帮助农民沟通市场信息渠道,建立农产品销售信息中心;二是建立购销基地和网点,把分散的、自发的、无市场导向的各种农副产品组织在一起,形成规模经销;三是加快市场建设步伐,为农副产品提供“去处”。据了解,目前南宁地区的170多个乡镇,已普遍组建起由负责抓促销的干部亲自挂帅的市场信息服务网络。
  干部积极抓促销,效果显著。宁明县明江镇的壮族群众有种植青刀豆的习惯,过去常由于市场范围狭小和受价格波动影响,不敢放开胆子种植,建立信息网络后,全镇今年一下种了600多亩,所产的90多万公斤青刀豆远销湖南等地,收购价格也都在每公斤2.2元以上,农民皆大欢喜。
  干部下村进户抓促销,同时也给南宁地区乡镇机关作风带来转变。过去认为没事干的“闲干部”,现在感到大有实事可做,一天忙到晚。
  本报成都11月15日电记者刘裕国报道:目前,在初寒乍到的成都平原,318个乡镇的1880余名乡镇干部和机关富余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一道挖红薯、播小麦,抢种忙收,在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施展聪明才智。
  成都市各级党委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积极探索鼓励乡镇干部走出机关、多渠道分流乡镇人员、多形式广开门路的途径,使1800多名乡镇干部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创建各类高效农业示范服务基地309个,承包、领办经济实体91个。
  这些基地和实体现已成为一个个向农民传播现代农业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发展农业产业经营、搞活农产品流通、完善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示范点和辐射源。郫县安得镇4名机关干部在红专村租种120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豇豆、黄瓜、茄子等反季节蔬菜,还为当地农民办了两期蔬菜种植培训班,为农民提供优质高产特色蔬菜种子以及市场信息。在这4名乡干部的带动下,该村晚秋蔬菜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