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配套”有大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6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配套”有大戏
  龚雯
  最近出去采访,听说了这么一件事:
  A厂是一家生产微型汽车的国有中型企业,产品积压,资不抵债,全厂几千名职工眼瞅着没饭吃。日本某著名汽车集团几经考察,提出请A厂为其配套生产汽车零部件,不料厂长慷慨激昂地声明:“我们是生产整车的,咋能给人配套?!”
  不久,日商找到与A厂同在一地且境况相似的B厂,双方很快建立合作。B厂通过为外方配套,不到一年就扭亏为盈,成为当地利税大户。A厂眼睁睁地看着肥水流入他人田,悔不堪言。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使国际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对外直接投资,成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扩展和重组,为我国利用外资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去年,摩托罗拉在华配套产品总值高达4.9亿多美元。天津一企业单是为摩托罗拉寻呼机生产金属链,年产值即达6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这家原本身陷困境的老企业因此重现生机。现在,天津市为跨国公司配套的厂家有几百个,配套产值达几百亿元。配套生产,使大批中小企业提高了管理、技术水平,产品达到国际标准,并进入全球性大生产的分工协作网络。
  为摩托罗拉配套生产金属链的天津那家企业,开始时没几天就拿出样品交差,不就一根小链子么?结果一经人家“48小时延误试验”,链子全变黑了,不合格。他们不得不下功夫琢磨这根链子,花了两年多时间才攻克技术难关,产品完全达标,目前已是摩托罗拉在全球的模范配套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厂长说,如果不是积极投身“配套”,技术恐怕很难更新突破,更不用说什么效益了。
  “大而全,小而全”,是许多国内企业一个久未解决好的问题。大到飞机,小到日用品,企业往往盯着最终产品,不愿、不屑去做配套。实际上,配套决不等于“零打碎敲”,配套市场蕴藏着无数商机和希望。欧美几十家制造商正是在替波音飞机配套生产不同零部件的过程中,自身也发展为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的。日前,摩托罗拉总部宣布,到2000年,该公司每年将从中国500家供应商那里采购价值10亿美元的配套产品。这是一个多么诱人的市场!当然,调整结构,并不是说所有的企业都去搞配套。只要换一种眼光,换一个思路,就会发现脚下的路其实很宽也很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