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保险资金入场意义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6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金海观潮

  保险资金入场意义何在
  梅洪如
  最近,保险公司相继获准认购政策性金融债、加入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以及认购定向国债等。这是我国金融监管和财政部门为保险资金运用开辟新渠道,防范和化解保险风险的重要举措。同时保险公司作为首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介入,也标志着全国统一货币市场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按照过去的规定,保险资金只能用作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等,靠收取利息增值。自1996年以来,我国先后5次调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国债利率亦相应下调,直接影响保险资金的收益。另一方面,人寿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的确定与当时银行利率高低有关,而它却不能随着银行利率的浮动而及时调整。因此,近年保险资金的存款收益与人寿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倒挂,迫使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不得不承受严重的“利差损”压力。保险资金运用方式单一带来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近年来,一些保险机构和社会有关人士不断呼吁监管部门放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
  全国同业拆借市场是在人民银行直接组织与监管下的金融机构间货币市场,目前有160家交易成员,上市交易的不仅有各种期限、品种的国债,还有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融资券等。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利率即时反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和金融机构头寸余缺。由于监管严格,运作规范,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尚无一笔违约。保险公司入场交易,可以为保险资金运用找到选择多样、收益稳定的安全保障。
  从国际情况看,保险公司是各国政府债券的主要购买人,也是债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在发达国家,保险(包括政府社会保险基金)和储蓄组织在中央政府债券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平均为30%,而在保险业发达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比例也在20%以上。目前,在我国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约9000亿元,其中国债约440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约4400亿元,中央银行融资券120亿元。这些债券大部分在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上市交易,保险公司作为长期买主进场,使自身大量闲置的资金有了新的出路,可以优化资产结构,增强资金实力和偿付能力。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向间接化转换,包括恢复债券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调控25家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的头寸,通过这25家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交易来影响全部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成员———160家商业银行总行和授权分行的资金松紧和货币市场利率,达到最终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保险公司的入场,使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交易成员范围扩大,从而扩大了货币政策传导的广度,并且保险资金的积极运作,也将促进货币市场交易的活跃,提高货币政策在货币市场传导的效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