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丹心映照夕阳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1
第11版(社会周刊·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丹心映照夕阳红
  李香云,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为了回报社会,自筹资金办起了“香云敬老院”。她不仅为许多老人撑起了一片生活的绿荫,而且还安置了8名下岗工人,留下了一串动人的故事。
  香云和丈夫先后于1997年初下岗了。一向乐观而又倔强的香云,决定自谋出路求生存。李香云从小不知父母姓甚名谁,不知自己的生日,是上海福利院收养了她,把她抚养成人。当她听说峰峰矿区还没有一家敬老院时,心里豁然一亮,这不正是自己回报社会并减轻社会就业压力的最佳选择吗?
  为了办好敬老院,香云开始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她走访了5个乡镇、38个居委会和120多位老人。有的老人年事已高而儿女不在身边;有的生性倔强不愿跟子女共同生活;有的卧床不起,孩子为了服侍老人没法正常工作……大量的调查使她更加深切地了解到许多老人的实际困难,也更坚定了她办好敬老院的决心。可是真要干起来,又遇到了一连串的困难。要筹资金、选地址、跑手续、做广告……哪件事做起来都不容易。几个月的功夫,她愣是凑足了15万元,确定了老人活动方便、环境整洁优美的院址,办妥了有关手续,购置了各种设施和用品,并迎来了“香云敬老院”的第一批老人。
  62岁的孤寡老人田臣,一辈子没有成婚,原来靠捡破烂儿为生,后流落到矿区。香云让他在敬老院免费吃住,并负责养鱼养花工作,每月开200元工资。老人彻底改变了自己凄凉的晚景。
  79岁的孤寡老人黄连秀,丈夫前年去世,现在只靠丈夫原单位发给的45元救济金度日。听说香云办敬老院,她多想到敬老院安度晚年啊,可凭这45元钱,怎么向香云张口呀!香云理解老太太的难处:“大娘,来敬老院吧,就当我是您的亲女儿,别说钱的事。”这件事感动了附近的峰峰镇领导,他们马上决定每月补助老人75元。
  香云的爱心滋润了老人们的心田,可谁又知道为了那真挚而郑重的承诺,香云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呢?
  香云的事迹很快传播开来。区民政局在刘廷耀局长带领下捐款1000元,《峰峰矿工报》的社长姚爱平捐款300元,老书法家张志达为敬老院挥毫题字。
  香云的事业才刚刚开始,她还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把敬老院扩大成能容纳百人的“老人之家”,再多安排几个下岗职工,再多购置点健身器材,再开辟几个条件较好的夫妻单间……我们祝愿“香云敬老院”成为老人“幸福的家园”!
  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宣传部黄耀辉 柴德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