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宽甸:启动“绿色银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7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宽甸:启动“绿色银行”
  本报记者 段心强
  编者按:哪里植被遭到破坏,旱涝都很容易成灾;植被保护好的地方,既能抗旱又能抗涝。辽宁省宽甸县长期坚持植树造林,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每有旱涝而不成灾。他们有很多成功的做法,其中贯穿着一条红线:变过去要求人们植树为引导人们自觉植树,变过去监管人们不要乱砍滥伐为引导人们主动管好山林。这一经验十分重要,可供各地借鉴。
  在鸭绿江边,有片掩没在绿树丛中的地方——宽甸县。几年来,这里大雨滂沱不成涝灾,干旱多日庄稼照样生长。因此,农业连年丰收,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这得益于我们启动的‘绿色银行’”,县委、县政府如此介绍,“我们多年坚持植树造林,累计面积已有55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15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高达76.1%。”
  让“绿色银行”
  能够取出钱来
  宽甸县属于长白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这里曾被森林覆盖,但随着人口增加,人们在施展非凡创造力的同时,也暴露出非凡的破坏力——砍伐森林;创造了幸福,也制造了不幸:山秃、水断、人穷。县委、县政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人们大多知道:绿化荒山投入小,回报多,是建“绿色银行”,但过去由于植树造林“大锅饭”,实际上没人管,只见栽树,不见成林,很少回报,大家不够关心。有时管理过严,一律不许砍树,大家不能得到好处,也不关心林木生长。这些事实说明:要造好林,必须让大家能从这个“绿色银行”里不断地取出钱来。因此,他们根据全县的地形地貌、气候变化和群众生活需求,划分公益林、商品林和多功能林。除公益林不准动外,对商品林、多功能林采取一系列灵活的政策——
  承包拍卖荒山荒地,调动人们建设“绿色银行”的积极性。他们从宽甸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林地开发性承包的若干规定》和《荒山使用权拍卖试行办法》,把荒山、荒地、荒沟、荒滩、宜果宜林的残次蚕场和残次林承包、拍卖给个人,掀起全方位、多层次开发“四荒”的热潮。现在已有3.5万户农民承包31.8万亩荒山、荒地,全部为之穿上绿装;400多个干部、市民、农民购买“四荒”地3万多亩,把一个个山头变绿。大西岔乡小荒沟村有居民268户,其中128户承包了荒山5000多亩,新植板栗树20万株,棵棵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实行“活立木”有偿转让,把营林全过程推向市场。植树造林周期长,见效慢,尽管林业部门反复讲对农民的好处,大家还是以为“远水不解近渴”,乱砍滥伐现象一直禁而不止。县委、县政府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活立木有偿转让试行办法》,把现有生长着的林木有偿转让给农户,让他们自己管理,主动间伐,既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又制止了乱砍滥伐现象。现在全县12个乡镇已有480户农民购买幼林活立木5300亩,这些林木长势普遍比过去好。
  消除无用材
  提高林分质量
  宽甸县委、县政府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许多山林由于管理不善,虽然看上去一片葱绿,实际上没有可用之材;有些森林采伐后缺乏人工培育,变成一片片次生林;有些林区管理虽严,但由于抚育间伐跟不上,林分过度郁闭,病虫害较多,也影响林分质量。他们针锋相对,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砍掉低产林,栽种新的品种。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员对全县的山林进行普查,每亩有树200棵以下的定为低产林,逐步把这些林木砍掉,然后多方集资,重新栽上新的良种树。几年来,他们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造林91万亩,与丹东鸭绿江造纸厂合资造林11.6万亩,发动群众建设薪炭林基地20万亩。双山子乡有1万亩林地,每亩有树100棵到150棵,属低产林。他们把这些杂树砍掉,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购进日本落叶松,栽种4000多亩,又种植刺槐4000多亩,这两种树木质好,抗病虫害,生长快,有效地提高了林分质量。现在,幼树长势喜人:日本落叶松亭亭玉立,傲立山崖;刺槐林郁郁葱葱,绿树成荫。如今,刺槐树一方面不断地为农民提供烧柴,同时,农民还能不断把枝杈卖出去做中密度板,每年都有收入;20年后,落叶松将提供更加丰厚的回报。
  封山育林,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一大批作为打柴场的天然幼林和沙化蚕场、陡坡、裸岩,每亩有树都超过200棵,在这些地方封山育林是培养森林后备资源投资少、见效快的有效途径。他们制定了《封山育林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封山育林成果与采伐限额挂钩,与村干部、护林员的报酬挂钩,与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同时,他们还帮助农民另辟生产门路,增加其他收入,妥善解决封山育林与放牧、养蚕、打柴之间的矛盾,使农民在封山后生活没有困难。目前,全县划定的126万亩封山育林面积,已完成118万亩。
  实现从产品到商品
  “惊险的一跳”
  马克思说过,从产品到商品是惊险的一跳,如果跳不过去,损伤的不仅仅是商品,还有商品生产者。宽甸县委、县政府领会了这一点,引导农民用“商品观念”取代“小农思想”,利用森林资源,搞好多种经营。因此,他们根据各地的土壤和气候,在宽南、宽东种植板栗36万亩,在宽北栽种越冬梨12万亩,在鸭绿江边种植艳红桃4000亩;在森林里种香菇、滑菇等食用菌,利用林区山沟养林蛙。
  原来这个县多是卖原料,外地稍一加工就赚大钱,等于把自己的“摇钱树”栽到人家地里。因此他们以原料为龙头,层层深加工,形成产业化。现在,全县已建成板栗、食用菌、集成材、中药材等多项创汇产业——这些产业的结构模式是:龙头企业——基地开发——农户生产。他们与意大利合资建立华意木业有限公司,用圆木加工各种规格的集成材,全部出口国外,使木材价值由原来的3000元1立方米增加到7000元,有效地带动了农民的植树造林积极性;和上海宝钢公司合资建成中密度板厂,用各种树枝、树杈作原料,一年生产中密度板4.5万立方米,使原材料价格由1立方米500元增加到1700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对保护用材林起到积极作用;和大连土产公司合作,建成板栗加工厂,使板栗明显增值,带动了板栗树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