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市场农业与农业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7
第10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

  市场农业与农业市场
  李纪恒
  学习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农村经济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在这个新的条件下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更高的阶段,对于实现农业的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具有全局性意义。”这是我国农村改革二十年的一条基本经验,它指明了我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向市场农业转变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哪里?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以满足农民自身生存需要为目标的自然经济的办法,以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的办法,都不是我国农业的出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化,在于实现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摆脱了传统体制的束缚,农村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目前农业发展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产不增收,好像农产品多了,市场已饱和,农业的市场就这么大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农业不仅有市场,而且前景广阔。市场是由供给和需求双方构成的,判断我国农业有没有市场,必须从供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需求来看,收入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基础。收入的差距就是消费和需求的差距,也是需求的潜力。我国人均粮食占有水平还比较低,现在还不足四百公斤。1997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四十七点八公斤,而发达国家人均消费肉类达七十六点五公斤。我国人均占有水果也比较低,1996年仅三十八公斤,而世界人均水平则高达七十公斤。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需求总是逐步向多样化、高级化发展,这无疑会扩大对农业的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将会越来越细,第二、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将会使更多的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其结果必然不断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另外,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很低,1996年我国肉类出口量为五十八点二万吨,仅占世界肉类国际贸易量的0.8%,大有潜力可挖。从供给来看,目前农产品卖不出去的主要原因:一是信息不灵;二是品种单一,质量不高;三是流通渠道不畅,销售半径短;四是市场发育缓慢,交易规模小。总的看来,目前我国农产品卖不出去,不是农产品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没有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是因农产品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某个时期、某个地区、某个产品的相对过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搞好宏观调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围绕市场需求来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调整农业的投资结构和产品结构,使农产品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也才能更好地保护农业。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发展市场农业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存在国家宏观调控,而在于以什么为中心来组织整个经济的运行。之所以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为市场农业,主要原因就是这种条件下的农业,是以市场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经营的。但是,任何社会经济行为都是与一定的国情联系在一起的。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大力发展市场农业,首要的条件,就是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土地作为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只有在经营制度比较稳定的基础上,建立起灵活的、有效的流转机制,推进规模经营,才能实现土地与劳力、资金、技术的优化组合,提高其使用率和比较效益。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同时,更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区域特色农业。这是减少地区间的产业趋同和市场上的恶性竞争现象,减少资源配置的盲目性和农业生产者的利益损失的可行办法。要按照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形成优势产品密集带,将千家万户的农民与现代市场联系起来。特别要抓好主导产业、建设商品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建名牌企业和开发名牌产品,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必须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变“生产——加工——销售”为“销售——加工——生产”,以销定产,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使之成为市场农业的有效载体。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制。发展农业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导向,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使各种农业生产要素形成最佳组合,诸如贸工农之间的组合,科工贸农之间的组合,农科教之间的组合,等等,把有限的资源调配到最需要的地方,以取得最好的效益。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市场农业发展。农业是弱质产业,要使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市场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此,既要注重提高科技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贡献份额,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和对科技的应用能力。
  发展市场农业必须有政策保护。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决定了市场的作用也有局限性和盲目性,这在农业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农业的比较效益低,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受自然条件限制多,纯粹的市场导向必然会排斥对农业的投资,结果造成产业结构的失衡和农产品的紧缺。这就决定了市场农业必须依靠政府保护,发挥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比如,运用好信贷和税收政策调控农业生产,以法律的形式保护农户和农业企业的利益等等,使政府对农业的保护政策落到实处。
  强化市场机制,着力培育农业市场
  农业市场是发展市场农业的基础。没有农业市场,就无所谓市场农业。当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培育和发展农业市场。
  加快商品市场建设。市场建设要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外资一起上的办法,用多种投资形式办市场,真正做到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在发展重点上,要突出特色,这是专业市场的生命。要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通过市场关系的发育,形成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高效率的商品流通网络。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劳务、资金、信息、土地等农业要素市场,尤其要加速培育农村资金市场。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多渠道搞活农村资金市场。
  建立、完善市场运行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市场运行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建立农业市场运行的正常秩序,保障农民交易的合法权益,保证市场的公开性、竞争性、平等性。市场的建设和管理要实行管办分开,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一顶帽子”管理市场,“一个本子”收费。
  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在当前农村市场发育水平低和农户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使他们成为农户走向市场的中介,有利于拓宽农业市场,加快市场农业发展。
  理顺农业市场价格机制,确保农业市场有序运行。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当市场价格难以保证农户的最低生产利润水平时,要实行保护价收购。对农用工业生产和经营,实行最高利润率和最高限价的办法,以降低农业经营成本,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要切实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制止垄断,防止非法牟利,消除行政对农产品市场的过多干预,防止某些行政单位操纵市场、垄断经营、牟取暴利。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尽快建立健全商业法规和市场制度,逐步把农产品流通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建立起全国统一、体系完整、功能完善、行为规范和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农业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