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再造秀美山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8
第2版(经济)
专栏:扶贫攻坚在神州(7)

  再造秀美山川
  本报记者 陈沸宇 胡继鸿
  金秋时节。驱车宁夏西海固,漫漫黄土充斥视野,一种荒凉的感觉涌上心头。
  然而进入彭阳县境,便有别样的感受——浓郁的春意扑面而来。柏油路两边,高大挺拔的白杨连绵不断,树荫蔽日。年轻的副县长赵满礼说,这就是彭阳的“百里绿色长城”。全县像这样的公路防护林带有3条,总长近百公里,约有400万株,都是县里的干部15年来亲手种下的。绿化荒山,使得彭阳的森林覆盖率由15年前建县时的3%,迅速上升至现在的13%。
  彭阳县中庄村的李俊强,是村里最贫困的一户人家。我们采访时,只见木板门紧闭。从邻居家赶回来的李的妻子说,李俊强出去打工了。她家4口人,去年打了2眼水窖,种了12亩地,产粮1500公斤。今年,种了3亩地膜玉米、8亩小麦和1亩土豆,能解决温饱问题。李家的变化,得益于生态农业的展开。
  要解决温饱问题,必须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上做文章。经过多年探索,中西部贫困地区找到了一条充分利用极其匮乏的土地和降水的有效途径,这就是:“坡改梯、打井窖、铺地膜”,人称“九字经”。
  贵州的耕地状况在全国算得上是最差的,乱石嶙峋,耕地破碎,多数地挂在陡坡上,不适宜耕作,因此,“坡改梯”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1991年,该省启动浩大的“坡改梯”工程,计划到下个世纪初,把全省1400万亩“三跑”(跑水、跑肥、跑土)地改造成“三保”(保水、保土、保肥)梯田。开头几年,贵州人民为之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每年都发生泥石流毁地毁村伤人的灾害,损失数以亿计。但是制服泥石流的办法也逐步摸索出来,近年就很少发生泥石流灾害了。7年过去,数百万农民投入工时8亿个,开挖土石方9.8亿立方米,在无数座石山上开辟梯田492万亩。在“坡改梯”的同时,贵州还大搞植树造林。目前贵州的森林覆盖率由1990年的12.6%上升至20.8%。
  宁夏自1995年起,在西海固8县推行打井打窖及节水灌溉工程,目标是户均拥有2眼生产用水窖,提供粮食种植所需的水源。截至目前,西海固8县打井打窖31万眼,发展窖灌面积60多万亩,基本达到贫困户每户拥有1眼生活窖和1眼生产窖的目标。这样,数十万贫困农民能够解决数百年来吃水难的问题,而且在雨水错季的情况下,1眼水窖集下的雨水,能对约2亩庄稼进行补灌,从而增强了抵御旱情的能力。1997年,西海固遭受半个世纪来少有的特大旱情,由于得到窖水的及时补灌,粮食仅减产三成。有史以来,西海固破天荒具备了初步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今年,西海固计划打窖6万眼。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也加强了小水窖池建设。所辖云龙、永平、漾濞3县,近年来共建成水窖池4万余个,遍布千家万户,使得这些人家拥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甘肃省曾就“两西”地区(河西、定西)的生态建设作出明文规定:3年停止破坏,5年恢复植被。几年过去,定西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定西县坚持水保立县,自80年代初开始进行大范围的小流域治理。截至1997年底,全县水土流失面积的61%得到治理,促进了生态的良性发展。该县官兴岔流域过去山秃、水缺、地瘦、人穷,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经过10多年的治理,共修建梯田1.1万多亩,人均6亩;林草覆盖率达到49%;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5%,实现了“泥不下山,水不出沟”。如今,全流域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
  陕西省延安市的领导干部认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他们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贫困山区治穷致富的根本途径,逐步实现水土治理的五个转变:由偏重生态效益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结合转变,由单纯抓治理向治理与开发结合转变,由单一分散治理向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集中连片治理转变,由偏重工程建设向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转变,由重治轻防向防治并重转变。五个转变带来了生态、经济的巨大变化:减缓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开始向良性方向转变,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地增长,形成了区域性主导产业,贫困人口迅速下降。
  尽管贫困地区的变化令人鼓舞,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开发扶贫进行了十几年,一些地方山河依旧,贫困依旧。不但省份之间存在着差异,甚至同一个省份的邻县之间,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甘肃省定西县 口林场,一片山丘长满了云杉、柠条、沙棘,黄土漫漫的高原上构成一道令人惊喜的绿色风景线。
  “这里的生态要恢复到多种生物共生的状况,到底需要多少年?”
  为定西大地奉献了大半生心血的省扶贫办干部燕金容说,这片植被已经生长了40来年。
  从眼前需要看,我们亟待解决群众的生计,因此在生态农业方面痛下决心。从长远利益看,我们不仅要停止对生态的破坏,恢复备受蹂躏的生态,还要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经过多年摸索形成的绿色道路,已经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有朝一日,大自然回归温驯与恬静,我们才能真正不受贫困问题的困扰,可持续发展才能变为现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