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人生在世,总要有点追求。许立华富了不忘乡亲,热心家乡建设和公益事业。他孜孜以求的是——“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12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朴素人生

人生在世,总要有点追求。许立华富了不忘乡亲,热心家乡建设和
公益事业。他孜孜以求的是——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陈钰 王德
  有人富了,将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穷奢极欲,花天酒地……而他,湛江市十届人大代表、雷州市六届政协常委许立华,却把赚到的钱大部分用于家乡的建设和公益事业,自己一直过着严谨而简朴的生活,他的所作所为赢得群众的尊重。
  许立华从1984年开始搞经营,经过10多年的摸爬滚打,如今已有两家企业,资产上千万元。
  致富后,许立华时刻不忘家乡的建设。几年来,他捐资110万元,修复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为雷州历史文化名城添光彩;捐资80多万元,帮助家乡拉电、修路、架桥、建设文化大楼。
  去年春节,许立华回到自己家乡——雷州市附城镇河北村。他看到家乡街巷狭窄,低洼不平,布局不合理。一到雨天,村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道路泥泞,给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极大不便。不少群众搬出旧村,在自己的自留地里建房子,占用了大片农田。原有的旧村七零八落,成为“空心村”。
  河北村是个有800多户人家,5000多人的大村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6亩。原本就人多地少,这样下去,子孙后代怎么办?许立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他找来管区干部,找来父老乡亲,找回外出工作人员,大家一起商议,一起规划,决定:建设有排污沟的、总长10多公里的村道。村道建好后,引导农民回到旧村建房,搞高层建筑,村里农田一分一厘也不占用。所需250多万元资金,许立华一人全部承担。
  在村道建设中,拆迁赔偿是一大难题。个别群众囿于个人利益,拆掉一爿鸡窝猪舍也漫天要价;有的村民封建思想严重,祖屋不肯搬迁,甚至有一名村干部因排污沟经过他的房屋旁边,用石块砸伤许立华的头部。掏钱做好事反而挨打,一些朋友劝许立华别犯傻了。但他认为这是造福子孙的事情,一定要坚持做好。许立华先动员伯父带头拆迁。伯父二话不说,拆掉自己刚建不久的5间瓦房,面积80多平方米。全村男女老少被感动了,我帮你,你帮我,该拆的拆了,该迁的迁了,这次全村共拆迁108户,房屋300多间。
  从动工修路到道路建成的四五个月时间里,许立华天天早出晚归,不分日夜泡在工地上。如今,村道已建成,人来车往,十分便利。有人在感叹之余,问许立华这样做图的是什么,他回答说:“人生在世,总要有点追求,不能单为自己活着,为群众办一点事情,算不了什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