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 深圳南岭村致富不忘育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巡礼⑨

  富了口袋更要富脑袋
  深圳南岭村致富不忘育人
  本报深圳11月19日电 记者胡谋报道:来到深圳市布吉镇采访,记者发现:富裕了的南岭村重视文化教育,更重视人的素质培养,这里是个教育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南岭人富了,富得令邻村羡慕,更令邻村羡慕的是南岭人抓文化教育,抓群体素质的超前意识、超前举措。
  早在80年代初,南岭人就拆了土地庙,建成文化室、图书馆,为成人开办的夜校十几年从未间断。现在,夜校每周三个晚上开设的科目除了语文、数学、外语,还有电脑、企业管理等。他们先后拿出50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中小学,并选送了54名高中毕业生到广东几所名牌大学进修。6年前,南岭村将一块价值5000万元的抢手地皮无偿交给镇里,建成了现在的高级中学,这意味每户放弃30万元的收入。
  南岭村主要决策者、村支书张伟基与记者谈心:如今,夜校里走出的壮年人正在30多家企业肩负管理重担,大学毕业回村的青年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挑着专业技术大梁,村里有70多名农家子弟在那所高级中学就读。大家认为:在教育上投钱财、投精力,值得!
  “口袋富了,更要富脑袋。”南岭人的这种价值共识,促使他们向“提高群体素质”这一深层次的探索创新。
  两年前,在村党支部的倡导下,村民统一行动拆掉自家的神台,换上了书柜。记者随意走进一户村民家中,看到两个书柜里摆满了各类书籍。主人张守芬告诉记者,现在,每家都有200册以上藏书。
  为了提高村民素质,南岭村不断推出新举措,不久前又规定,回村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到军营严训两个月,然后先安排到脏累差的岗位上,再按能力、表现调动工作。陪同记者的镇干部老沈介绍,村里修路队、清洁队等脏活、重活一直都由本村人自己干,村干部有7人的家属是清洁工,连入赘和嫁到南岭的新人都得先干脏活、重活。
  村民和外来人的素质提高,使南岭派出所的干警整天忙着“副业”———给学生上法制课、帮村民管教孩子、抓工业区的安全防范等。所长赖玉贤很自豪:我们这里从未出过黄、赌、毒、黑等现象,刑事犯罪率一直为零,可谓一方平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