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抗洪精神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0
第10版(大地周刊·舞台屏幕)
专栏:

  抗洪精神颂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主办的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演出的《抗洪精神颂》电视晚会。这台晚会具有明确的主题,艺术地再现了江泽民同志总结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传大抗洪精神。日前,来自文艺界和影视界的专家,晚会的主创人员,部分演员,以及来自抗洪第一线的英雄代表和烈士家属聚集一堂,对《抗洪精神颂》进行了研讨,现刊发部分发言。
  刘小莲:(空军武汉基地副政委):我们基地的部队主要是战斗在长江流域的抗洪前线。在我们抗洪斗争刚刚取得决定性全面胜利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广大的文艺工作者,宣传工作者,把内容非常丰富,艺术力非常强的这样一台节目,奉献在全国观众面前,这也是抗洪精神在文艺界、宣传界的一种体现,为电视文艺晚会反映重大现实题材开拓了一条新路。
  金铁林(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这台晚会采取了多种手段,既有真实的画面,又有舞台造型、音乐、表演、朗诵,它凝聚成为一个整体。加上真人和英雄的亲属到场,整个节目既集中又感人。
  孟欣(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副主任):接这台节目到完成只有二十多天的时间。我们接这个晚会的时候,已经接近了抗洪的尾声,所以我们的主题要全面地、准确地、生动地、艺术化地概括整个的伟大抗洪精神。我们整台节目,主创人员和演员一共三千多名,涉及到的演员和涉及到的单位有一百多个,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了这台节目。
  邹友开(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主任):这台节目主要体现了这么几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为了体现主题,剧组的同志把总书记的讲话复印下发,要大家吃透精神,然后围绕主题作准备。第二是这台节目气势恢宏,舞美布置好,演员表演也好。第三是以情感人。节目除了真实的画面、叙述性故事以外,最大特点就是以情感人,《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催人泪下。第四是新创作的节目多。主创人员深入第一线,去感受那激烈、火热的抗洪场面。主创人员有了激情,才能创作出有感情的节目。
  邓林(晚会舞蹈总编):舞蹈是一种形象的艺术,放到节目里面它能够把当时抗洪前线的那种悲壮的,动人的,鼓舞人心的画面表演出来,而诗歌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音乐是听觉的熏染,所以把这三者加在一起,就成了晚会的“音诗画”这么一个艺术形式,很富有艺术感染力。
  鲁蓓(高建成之妻):我和我家里人一起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也哭了一夜,特别是看那个小品《血肉之堤》特别感动,表达了当时真实的情况。最后说的那番话,充分地表达了我的感受,所以我觉得我应该振作起来,勇敢地挑起生活重担。
  仲呈祥(中国电视艺委会副主任):我认为晚会成功第一宝贵的经验是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光有激情还不行,还得要靠他们灵敏的、健全的审美神经去进行创新。这台晚会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有新东西,电视艺术工作者充分调动了电视语言的手段,组成了一些新的艺术产品样式。电视这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同源远流长的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相结缘,可开发的处女地很广阔,很多形式都是未知领域。
  吴京安(演员):我们演出《血肉之堤》这个短剧的所有演职人员都没有电视文艺直播的经验,这个短剧能获得观众的好评,我们有的只是两个字:真诚。这台晚会的大部分主创人员都到大堤上去过,感受特别深。如果没有生活,没有对这种抗洪精神的深刻体验,这个短剧不会成功。
  李双江(歌唱家):这个节目最重要一个特点是英雄无言。我们的连长、指导员高建成没有出场,一句话都没有,这就是真实的英雄。英雄无悔,英雄无言,他的精神、形象是靠许多侧面反映出来、塑造起来的。他妻子的反映,连长的反映,被他用生命救活了的小战士的反映,把我们从艺术真实的氛围当中,带进了生活真实的氛围,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