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深切的厚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0
第11版(大地周刊·文学观察)
专栏:金台文论

  深切的厚望
  孙双琴
  文学期刊像一条流动的长河,水流映照着现实两岸的生动风景,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存留历史,鲜活的当代文学生存于其中。
  我们心目中企盼什么样的文学期刊?我们首先要对她充满信赖,我们信赖她的丰富,信赖她的严肃,信赖她的智慧,信赖她的良心。我们想从其中读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时代,现实气息、生活矛盾、幸福欢乐、真实痛苦都会在其中找到。虽然那不如电视现场直播的生动,不如晚报新闻的迅捷,但那声音、色彩、光影是经过许多重思考整理、过滤过,又经许多灿烂想象激活过、复原过,更逼真地再造过的形象。我们在这长河的蜿蜒流动中读到了一个又一个和我们同时代生活的写作者的名字。这些写作者也信赖着她,簇拥着她,劳动为她,奉献为她,把一生中最鲜活、深远、阔大、隐秘、纯洁、无私的观察思考和心灵的秘密都呈献给她。他们这些写作者,把她作为白天辛劳的憩息地,乐于为她劳作,乐意为她奉献,他们把她的认可和接纳作为对自己劳动最好的报答和幸福。
  她雍容而处,既宽容又苛刻地挑选着写作者们的献礼,既有厚重老成的,也有灵动激越的,既有繁华如锦的,也有质本朴拙的。她欣喜地把这一切都揽在怀中,因为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劳作者们面对沸腾的现实生活辛苦的结晶,他们奉上的都是与那现实世界相关的东西,只是因为他们劳作时的地点不同、角度不同、工具不同,以及才情不同,才献礼各异、纷披斑斓。她小心珍惜地把其中的杂草和尘土荡涤筛拣出来,让美玉发出更灿烂的自然之光。她的雍容气度,她的涵纳包容,可以这样来形容:近者悦而远者来。
  也许每一个期刊编辑都怀有一个期盼:让那文学史上长久存留的作品从我的手底眼下经过并被发现吧!《上海文学》副主编蔡翔这样说:“我们希望若干年后,《上海文学》刊发的作品仍会保留下来,人们说起《上海文学》的时候,能同时想起这本杂志上所刊发的优秀作品。”这也许是许多文学期刊的共同心愿。正是这些文学期刊,在面对、筛选、发现、催生着正在生成的当代文学史,正在发生的不平凡的事件就从他们手下眼底经过,这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责任。
  期刊以月为期,这是比编年史更细分的时间段,是更具体而微的“详史”。在时间销蚀掉岁月雕塑的一切多余之物时,但愿因坚实而保留下来的那些块面棱角上有我们的笔触。
  文学期刊伴随着整个当代文学史一同前进。不能想象没有文学期刊负载的当代文学的存在。一时的困境只不过是通往更宽广坦途的一点阻碍羁绊,只要文学存在,热爱文学的人群存在,文学期刊就永远有涌流不息的活水泉源。我们有理由对我们的读者保持坚定的信心,文学期刊走过的来路已为自己培养了一大批更加成熟的读者。能面对十数亿国内读者和广大海外华语读者,主持编辑一份汉语文学期刊是一项幸福而自豪的事业。我们的文学期刊已经开始在这项长河一样壮丽的事业上抒写着勇敢的新篇章,他们开始学会在市场商海中游泳击浪,开始学会利用一切逆来的风浪砥砺自己,升举自己。希望有更多的关怀之心、援助之手来扶持这逐渐飞举的羽翼,我们有理由对中国文学期刊的未来寄予更深切的厚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