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90年代“学术史热”的人文意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1
第5版(学术动态)
专栏:报刊文摘

  90年代“学术史热”的人文意义
  左鹏军在《90年代“学术史热”的人文意义》一文中,讨论了90年代初以来兴起的中国学术史研究热潮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认为以下诸方面的意义是值得重视并令人欣慰的:
  第一,它是对中国传统学术尤其是对近现代以来中国学术道路、学术建树的全面总结,是对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命运、学术走势的冷静反省,它实际上蕴含着在世纪末对新世纪的新学术状况、新学术高峰的企盼与期待。第二,它透露出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走过了曲折的学术道路之后,对自己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重新确认,对他们所从事的学术工作的再次估价,对学术本身的地位、价值,对学术本质的进一步思考和确认,表明一种可贵的学术自觉。第三,它反映出在整个世界学术走向一体化、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的交流日趋频繁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人文学者建立起完备系统的学术规范,迅速走上学术规范化、正常化之路的要求,表现出中国学者对中国学术尽快与世界学术潮流全方位接触,确立中国学术在世界学术中的应有地位,与世界学术进展接轨、促进世界学术发展的迫切愿望与文化自信。第四,它体现出人文科学某些相关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以避免学科分类过细过长、流于琐碎的局限;在方法论上,要吸收和运用古今中外的一切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现代灵活多样的研究手段,深入开展中国学术的研究,使中国学术史的研究从研究方法、学科划分,到操作规程、科研成果,都达到一个崭新的水平。第五,近年的学术史研究,对过去由于种种非学术原因而有意无意被忽略了的、或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不准研究的一大批对中国学术作出巨大贡献的学者,给予了必要的关注,这表明中国学术界开始对本世纪的学术历史进行整体全面的反思,试图写出尽可能贴近学术史原貌的学术史著作。(摘自《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