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故乡的诗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1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故乡的诗篇
  管桦
  像云雀从开花的草原振翅飞天,高唱着故乡之歌,国庆节前夕,我和妻子来到碧波滔滔的还乡河。我觉着下面船只的动荡,觉到故乡山间的野风吹拂着我。我凝视着捕鱼人抡开圆圆的网,落进水里的悠然姿态。忽然听到从对岸山岗的杨树林里,传出的叫喊声:“不管打多少鱼,饭店全要了!”
  “这里还有饭店吗?”我问,惊讶地环视着四外的山野。陪我们的同志,手指着对岸白杨林和果树遮掩不住的一排砖瓦房红漆门窗,说:这是乡镇企业的工人休养所,现在对游人开放了。船靠了岸,我们兴奋得发狂地奔了过去。喝!每套房间,都是大城市高级饭店的规模款式。我想到整个故乡的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十八年前,我们曾经访问过的沙流河镇,那时,在一间小黑屋里座谈。农民还在吃“返销粮”。现在已经是高楼大厦里宽敞阔绰,现代化的大会客室了。村长们都兴高采烈地谈论着联产承包和科学种田,使农民过上富裕生活,仅沙流河生产队,就举办了全县的农民运动会。镇党委书记领我们参观了沙流河村兴建的有电子科学设备的现代化小学校和有城市气派的商业一条街。生产队把孩子们从小学到大学的一切费用都包了下来。
  饱餐一顿还乡河鲜美的花鲫鱼以后,当我们坐船游览四外山野风光的时候,过去的生活,蓦地闯入我从未消失的记忆里:那正是“大跃进”时代,大雪纷纷扬扬,在我们的前后左右飞舞。冰冷的雪花旋转着,扑向我的眉毛、鼻子和脸颊,还直往脖子里钻,环顾四周,但见纷纷扬扬一片白茫茫。除了朦胧的亮光和白皑皑的积雪,大地一无所有。我们在飞旋的风雪中,在山间崎岖小道上,一擦一滑地走着。前几天参观完了“亩产十二万斤”高粱的“模范队”,今天冒雪参观亩产一百二十万斤红薯的“红旗村”。但是我很快便看见农民在被空话大话编织的虚妄的噩梦里,辗转在死亡与饥饿的泥淖里。
  有时我想象那个时代,是一匹烈马,要冲出贫穷羁绊,奔向幻想出来的自由富足的沿着前人没有走过的独特的蹊径疾驰,结果却陷进了更加贫困的泥沼。这一切都仿佛是一场梦,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于是,在这国庆节前夕,我们向那在荒草滩上开发了二十六万亩稻田的大草原进发。
  我们乘兴参观了一幢幢别墅式的居民小楼,已经令人惊叹,再看看二十年来荒原上出现的大规模冷冻厂、化纤厂等十几座建筑工地的高楼。一所包括专科和职业高中在内的综合大学,九个月建成。现在学生已开始报到。为庆祝国庆,锣鼓声中体育馆广场上,正排练大型歌舞。年轻美丽的农村姑娘们,在染花机旁,从她们手上奔流出五彩长河,在陶瓷车间制作精美的陶器;轧钢厂的小伙子们,从熊熊的炉火中,抽出长长通红的钢条,或是裁剪钢板。过去的泥墙草屋、荒村野店,已成为古老的传说。
  我问村长,“这一带是最贫困地区,怎么抽冷子就富成这么堂皇?”村长带着深知一切的笑容说:“我们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有了种植权和经营自主权!”镇党委书记在旁边插嘴说:“乡镇企业支持农民开发稻田。农民用粮食支持乡镇企业!”
  我们沿着宽广闪亮的柏油路奔向草原的深处。我爱这空气清新,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使我沉醉地承受着大自然抚慰的风啊,交错着稻田的芦苇,摇曳反映着阳光的花穗。万流纵横,妖娆的大草原,金黄色的稻浪,流向我的目光所不能达到的远方。粮食、鱼虾螃蟹,一切富足,芦花稻浪,似乎是为了节日已近的兴奋而摇颤,阳光飘浮在含有稻香的空气里。海风抚摸摇荡着稻田芦苇的无边起伏的秋原。其间一块块在阳光下发亮的水池,在那里养殖着鱼虾和螃蟹。而更使人神往的是灌溉稻田的天然河流。大自然恩赐的螃蟹,硕大而肥美。我们在这里和一个钓螃蟹的妇女交谈。她将螃蟹一个个装进篓子里时,带着得意的笑容说:她三万元承包了一条清澈的小河。螃蟹运到北京四十元一斤。谈话间,忽然芦苇里一阵翅膀的拍击声音,接着,一群仙鹤从稻田的水洼里飞起,在蓝空中闪耀着它们银白色的羽毛,向远处悠然地飞去,好像海面上泼溅起来的雪白的浪花。左边一群刚刚消失,右边又飞起一群,一阵悠长嘹亮的叫声,似乎在呼唤着我们同它们一起飞入仙境。在头上回旋时,芦苇中间急流的溪中,掠过它们的倒影。仰望着空中的鹤群我兴奋地说:“芦荡仙鹤留胜迹,鱼蟹出水兆丰年!”
  一切丰足,浩无边际,稻田、芦苇、鹤群和天空、太阳、行云合为一体,故乡,已是一首新的欢乐的诗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