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我国水稻研究登上新高峰 杂交水稻生产进入两系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3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水稻研究登上新高峰
  杂交水稻生产进入两系法
  本报长沙11月22日电 记者吴兴华报道:我国杂交稻生产从品种间的优势利用发展到亚种间的优势利用,从三系法进入两系法,又向超级杂交稻进军,使我国水稻生产登上新的高峰。
  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从育种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自1964年起步,1973年三系配套,1976年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良种每亩增产20%左右,但部分水稻品质不高。1987年,国家“863”计划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列为专题,组成以袁隆平为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协作组开展攻关。经过9年的努力,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已育成了一批起点温度低、异交率高、配合力好、可供生产上应用的实用光温敏不育系,育成了9个通过省级审定的两系法杂交稻组合。两系杂交稻普遍比同熟期的三系杂交稻亩产增50—100公斤。目前,国家“863”计划已将培矮64S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今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在107国道长沙至岳阳沿线14万亩杂交稻两系法示范带种植的“湘两优68”两系优质杂交早稻,平均亩产500公斤,亩产比常规稻增产100公斤以上;高产丘块达到600多公斤,比常规稻增产200公斤以上。
  袁隆平院士又提出了选育超级杂交稻的思路,迄今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已初露端倪。1997年,苗头组合在3个点上试种3.6亩,平均亩产高达1768公斤,比生育期相近的现有杂交稻主栽组合籼优63每亩增产225公斤,且米质达到部颁二级优质米标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