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社会各界投资治理“四荒”地 总面积达二点四亿亩,占可利用资源的一半以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3
第2版(经济)
专栏:

  社会各界投资治理“四荒”地
  总面积达二点四亿亩,占可利用资源的一半以上
  本报北京11月22日讯 新华社记者鹿永建、本报记者董建勤报道:忙完了秋收秋种的广大农民,眼下纷纷来到自己拥有使用权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掀起新一轮的治理开发热潮,涉及“四荒”资源2.4亿亩。
  全国有27个省、区以承包、拍卖使用权、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展开“四荒”治理开发,成为我国目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式。改革的办法空前调动了农民治山治水的积极性,全国近期可开发利用“四荒”资源的51.3%正在治理之中。
  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各种原因,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80年代以来,水利部等有关部门总结推广山西吕梁等地的创举,通过拍卖“四荒”使用权等方式把市场机制引入水土流失治理。广大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技术、劳力、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四荒”流动,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新机制。
  农民已成为治理开发“四荒”的主体。目前,全国192万农户购买了“四荒”使用权,乡村经济组织将拍卖所得资金16亿元仍用于水土保持。327万农户以承包方式治理水田流失1.3亿亩,76万农户以股份合作或租赁经营参与“四荒”治理。
  灵活的机制还吸引了城里人加入这一行列。据14个省、市、区初步统计,已有10.6万名企业下岗职工参与“四荒”治理。江西省赣州4100名下岗职工和500多名分流干部在治理开发“四荒”中进行新的创业,投入资金2300万元,1997年实现产值2600万元。辽宁、陕西安康、山东济南等地也出现了机关、团体、厂矿、企事业单位、个体户等下乡投资开发“四荒”的生动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