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风雨过后海天阔——北海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兴国神州行

  风雨过后海天阔
  ——北海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李新彦 白剑峰
  近日,记者来到广西北海市采访。有人曾把北海比喻成一座“泡沫经济博物馆”。在路边,随处可见残留的水泥柱和“空壳房”,默默矗立在秋风中,这些“半截子工程”是昔日房地产热留下的“纪念”。如今,人去楼空,萧条冷清,发人深省。
  北海市是1984年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市委、市政府领导痛定思痛,认识到:高楼大厦并不等于繁荣。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夯实基础,才会有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于是,全市重新理清发展思路,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确定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旅游产业三大支柱产业的决策,并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北海市重点发展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项目,而这需要一大批高级人才。为了筑巢引凤,北海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引进和使用人才的优惠政策,如在住房、工资等方面给予倾斜;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重奖;凡获得博士学位以及获得重大科研成果者,到北海从事重要科技项目研究,可申请3万元至5万元科研启动经费,等等。很快,全市涌现出一批“硕士企业”和“博士企业”。如方舟基因重组制药公司的10名创业者,都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该公司的主导产品是促粒素,这是一种可以迅速恢复人体白细胞的药物,堪称“高科技前沿产品”,目前刚刚投产。该药物一年的产值可达9亿元,充分显示了高科技的威力。据统计,近几年来北海市共引进具有中高级职称各类人才1700多人,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年均提高3%,1997年达到40%左右。
  北海市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渔场之一。同时,近海盛产珍珠,是久盛不衰的“南珠之乡”。为此,北海市把海洋产业发展作为一张“王牌”,尤其是对珍珠产业提出了“高起点、产业化”的要求。全市投入大量经费开展珍珠课题研究,如深水育珠技术、池塘育珠技术等,均获得重大进展。同时,他们还改良珍珠贝种质,开展优质种苗培育,改进插核技术等,有效地提高了珍珠产量和质量。目前,全市珍珠产量占全国的45%。而且,产业链不断拉长,珍珠工艺首饰、珍珠制药、珍珠保健品等迅速崛起。去年,全市珍珠及副产品加工利用实现产值超过2亿元。
  银滩、涠洲岛和星岛湖,这是港口花园城市北海旅游资源中的“三朵金花”。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银滩,它以“滩平长、沙细白、水温清、浪柔软、无鲨鱼”等特点称奇于世。为了保护好碧水蓝天银滩,北海市明确提出要走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市委书记岑鸿平说:“谁污染了北海,谁就是历史的罪人。”全市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对不达标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或搬迁,有效制止了海洋污染。目前,银滩西区污水处理厂、银滩度假区排污管道、银滩滩形和色质恢复工程正在实施中,并列入了广西“绿色工程计划”。
  与此同时,北海市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实施科教兴农。目前,以“吨粮田、吨糖田、万元田”为代表的“三高”农业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宜林花卉、西村大棚蔬菜、田野种植业等一批利用高新技术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典型高效农业。
  经过一番努力,北海市从1997年终于走出低谷,扭转了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两年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的局面,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9亿元。今年以来,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风雨过后,北海这颗北部湾畔的“明珠”更亮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