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铺设未来之路——记回国创业的留学生群体亚信集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3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铺设未来之路
  ——记回国创业的留学生群体亚信集团
  本报记者 杨健 杨明方
  大约有5年时间,亚信集团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管道工”。但它却绝不是普通的管道工。它所修建的,是联系12亿中国人的信息通道;它所铺设的,是中国与外部世界沟通的一种管道———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 ̄NANET。
  亚信间或是孤独的。在国家级广域网建设的竞争行列中,亚信作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企业,面对众多的“外来者”,常常是孤军作战,以至于国内很多人不知道“亚信”。
  亚信又是令中国人感到骄傲的。在一次又一次的竞标过程中,它击败了众多网络行业的“巨无霸”———GlobalOne、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HP(惠普)……CHINANET一、二期的大多数任务,都是由这家成立仅仅4年、年营业额达8亿元的中国留学生创办的公司承担的。
  带着“因特网”回祖国
  1987年,田溯宁从中科院研究生院毕业。和许多人一样,他走上了赴美留学的道路。在美获得博士学位后,田溯宁在一家美国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有稳定的工作与收入,过着相对舒适的生活。
  1993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国驻休斯顿总领事邱胜云把美国著名华侨、地产开发商刘耀伦先生介绍给田溯宁。在和田溯宁谈投资条件时,他只强调两点:一是要回国,二是要发展高科技。
  当时,因特网在美国刚刚兴起。田溯宁辞去了在华盛顿的工作,组织6名在美国工作了两三年的中国留学生中的最优秀的网络技术人才,办起了得克萨斯州第一家因特网公司———亚信公司,开始了在海外创业的道路。
  一年之后,因特网在美国炙手可热,亚信随之身价百倍。是回国还是继续呆在美国,公司内部出现了分歧。在董事长刘耀伦和总裁田溯宁的坚持下,在我国驻美大使李道豫与休斯顿总领事邱胜云先生的鼓励与支持下,公司的中坚力量决定回国闯天下。
  1994年,在国家科委信息司的支持下,亚信举办了中国第一个因特网技术讲座。它所设计的“上海热线”,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放式的中文因特网站点。亚信回到祖国后发展迅速,从1995年初仅有十几个人的一家小公司,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近400名员工、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科技企业。“把握信息革命机遇,实现科技报国理想”成为亚信坚定不移的信条。从引进技术,到引进资金,再到引进管理,亚信立志要在祖国做一番大事业。
  民族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在走向开放的道路上,中国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保持高技术产业民族性和先进性的统一。既要广泛吸纳全人类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又要保证国家在现代技术上的竞争力,原邮电部选择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独特道路。
  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信息产业的标准与技术每天都在变,往往消化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人家就又有更高层次的创新。“关键是要找靠得住的人。”中国电信总局局长张立贵深有感触地说。
  亚信就是这种既掌握最先进技术又靠得住的人。这样一批中国留学生在国内创建企业,在现代数据通信网的建立与发展中,不仅引进了技术,建设了现代网络,而且企业也随之成长起来,培养与锻炼了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从北京、上海节点,到上海热线、北京169、广东省网、黑龙江省网、辽宁省网,再到254个节点的全国骨干网,CHINANET成为亚洲最大的基于TCP/IP协议的因特网,亚信也成为中国因特网的主要建设者和技术引导者。
  每年假期,亚信都要邀请大批留学人员回国讲学,将国外最新技术带回国内。亚信除了将一个研究与发展机构设在美国硅谷,负责技术信息收集与培训外,亚信的研发中心、利润中心以及主要市场全部在中国本土,所有的知识产权也都属于中国。亚信,用自己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既是中国、又是国际的现代高科技企业发展道路。
  科教兴国盼望智力回流
  培养一个高级专门人才,国家花费了大量的投资,可到了硕士、博士阶段,到了作贡献的时候,不少人却去了国外。人才的流失,实际上是国家竞争力的流失。
  要在短时期内赶超强国,智力资本的回收至为关键。对这一点,作为留学前苏联的归国学子的后代,田溯宁的体会尤其深刻。
  身为哈佛大学博士后的张云飞与田溯宁志趣相投,一拍即合。这位曾为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的网络工程师和田溯宁一起回国,担当起CHINANET总设计师的重任。
  北大化学系的高材生吴士杰加盟亚信的时候,对网络还只是一知半解。3年后,吴士杰已成为网络界著名的路由工程师。“如果没有亚信,也许今天我会是美国某个大学化学系的老师。”吴士杰说。
  韩颖在惠普中国公司干了10年,最终成为亚信的高级主管。前不久,韩颖女士决定离开工作了10年之久的惠普,加盟亚信。对此,她没有丝毫的犹豫。“不管西方公司如何开明,我始终希望能在真正中国人办的公司里做事。”这不仅是韩颖女士的希望,更是一代中国热血青年的理想。
  1998年春节,亚信在美国硅谷搞了一次小规模的人才招聘会。近百名中国海外学子闻讯而来,递交申请,希望加盟亚信,回国参与祖国的经济建设。打动他们的不是亚信所能提供的待遇,而是亚信提供的这样一个回报祖国的途径,是亚信所从事的振兴民族经济的事业,是亚信“把握信息革命机遇,实现科技报国理想”的强烈感召力。目前,在中国本土的亚信公司,拥有海外归来的学子14人,他们都是在国外获得了硕士及博士学位的高技术人才,有在国外大公司工作的丰富经验。亚信,为一代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探索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3年前的一个冬夜,亚信与中国电信总局合作建设CHINANET一期工程签字仪式之后,亚信员工曾在天安门广场放起了一只只风筝。这些多年游弋异国的学子,为终于找到自己的根基激动得颤栗不已。
  3年后的今天,亚信在中国广域网市场集成与软件的占有率达到60%。“10年之内,中国的网络用户将达到6000万至8000万。亚信的前途和中国信息产业的前途一样,充满了希望。”说起这些,田溯宁笑了,笑得很自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