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从爱立信公司机构改组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3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
  ——从爱立信公司机构改组谈起
  章念生
  10月中旬,瑞典爱立信公司推出一项重大改革措施:重组集团公司机构,将原先按产品门类划分的移动电话系统、信息交流等4个总公司精简为网络经营、顾客产品、企业支持3个业务总公司,将众多的地区分公司分别划归欧洲非洲中东、北美、拉美、亚太4个地区总公司领导。公司高层决策机构也做了相应调整,将原来由总裁、4名执行副总裁和30多名高级经理组成的决策机构,改为总裁领导下的13人“共同执行组”,即1名高级执行副总裁管财务,7名执行副总裁分管3个业务总公司和4个地区总公司,另有5名高级副总裁分管技术、人事和新闻信息等。
  10月12日,爱立信总裁尼尔松向此间新闻媒体介绍了新集团的13名领导成员,并满怀信心地提出,爱立信今后将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当天,爱立信股票一日之间增值550亿瑞典克朗(约合69亿美元),增幅为21%,同时还带动整个斯德哥尔摩股市上涨10.5%。
  众所周知,对一个世界排名159位、拥有10万雇员、在全球130个国家有经营活动的跨国公司来说,进行大规模的机构调整并非易事,何况公司机构1997年初刚刚调整过。爱立信公司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再次进行机构大调整,原因何在?爱立信集团公司主管人事的高级副总裁毕瑞歌日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们认为爱立信现行的组织机构已不适应目前的市场形势。此次机构重组的最大特点是,4个执行副总裁分别负责4个地区,他们将直接反映各个地区客户的要求和不同的市场特点,经过‘共同执行组’讨论后直接落实到生产部门,这样便可以最快的速度适应顾客和市场的需要。”
  毕瑞歌的话道出了市场需求对于决策的重要性。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通信业有着非常诱人的市场前景。据专家们预测,在今后5年内,全球移动电话的用户将从目前的2亿达到8亿,因特网用户将从1亿增加到6亿,手机连接电脑的用户将从200万猛增到2亿。在这个迅速膨胀的市场中,买方即代表市场需求,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千差万别,谁能尽快满足这千差万别的要求,谁就能抓住机遇,获得成功。
  通信市场竞争激烈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今年夏天,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和英国生产笔记本电脑的潘松公司(PSION)联合成立了西比亚(SYMBIAN)软件开发公司,决定合作开发下一代移动通信产品的标准化软件。此公司一成立,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就深感不安,视其为微软公司的一大威胁。11月11日,有消息说,微软公司与美国开发电子邮件辅助系统的夸尔通信公司(QUALCOMM)联合成立了“无线知识”公司,旨在使手机在具备阅读电子邮件功能的同时,兼具显示WEB网页功能。“无线知识”显然是针对西比亚而来的,为的是争夺技术领先地位。有关专家分析,在全球通信领域,今天尚有1000多家公司,明天可能只剩下100来家,最终则将由10至15家全球性公司来瓜分市场。在这场生死攸关的市场争夺战中,仅靠技术优势仍不足以成为赢家,还需要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市场的特点,即同时要具备“区位优势”才行。
  爱立信对此有清醒认识,它决意要在保持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机构改组来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加强区位优势,以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采取此类举措的并非爱立信一家,此前,美国的IBM公司和芬兰的诺基亚公司就进行过类似的机构改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