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科技工业园区走向知识经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3
第7版(国际)
专栏:

  科技工业园区走向知识经济
  吴季松
  第十五届世界科技工业园区协会大会暨第六届世界科技工业园区大会于10月下旬召开,知识经济成为大会的热点,会议提出了许多世界科技工业园区发展的创新思想。最重要的新思想有以下三点:
  1.不要大的,要高的
  当前世界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已经度过了初期阶段,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不应再盲目求多、求大,而是要注重质量,提出高标准。大多成功园区的员工总数都在3000人以内,拥有高素质的领导者和创业者是其关键。
  科技工业园区的管理者,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知识层次创业者的领导,因此,他必须对这些人有号召力,否则高技术项目的创业者非但不会纷至沓来,反而会退避三舍。大会发言中指出:“一个大学教授要创业,他怎么会相信一个一般行政官员能理解他几十年的心血呢?”
  有了高素质的领导者,还要有一套机制,使高素质的领导者群体能以集体智慧选准高素质的创业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技术创业的成功率,才能把高技术创业的高风险变成高回报。大会发言指出,一般科技工业园区通过科学运作的创业成功率已达到50%,好的可达到70%。由于高技术创业成功后的回报率一般在3倍以上,因此高素质的创业者群体已经使科技工业园区只赢不亏,在这里,“风险投资”应该改称“创业资金”了。所以,一位科技工业园区协会的负责人说:“我不理解,如果办的是货真价实的科技工业园区,如果发展的是知识经济,为什么吸引不到投资呢?这大概是世界上仅有的只赢不亏的产业之一了。”
  2.不要虚的,要实的
  赢利、纳税是检验园区成功的最重要标准。
  国际科技工业园区的前任主席指出:“一个科技工业园区如果不能赚钱,那还办它干什么?”如果说科技工业园区发展初期强调的是投资、免税和政策优惠的话,那么在今天,对于成熟的园区(一般是5年以上)强调的就是赢利和纳税。
  鉴于科技工业园区不能贪大,因此主要衡量标准不是总产值,而是员工人均产值。
  从目前看来,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发达国家中,科技工业园区的员工人均年产值在4万—10万美元,如土耳其的马麻拉园区为4万美元,澳大利亚的马纳西马园区为7万美元,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园区为10万美元。在发达国家,有的园区低限要达到国家员工人均年产值的2倍,即10万美元,如意大利的的里雅斯斯特园区为10万美元,西班牙的马拉加园区为15万美元。发达国家中有些办得好的园区创业成功率达到70%,员工人均年产值则高达20万美元,如荷兰的泽尼克园区,甚至葡萄牙的塔古斯园区也达到了20万美元,在创业后5—10年时间赶上了建立百年的、效益最好的传统工业公司的水平。
  现在许多成功的科技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所在城市税收的重要来源,以这种发展趋势,科技工业园区就必将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实实在在的支柱。
  3.不要孤立的,要全面开放的
  科技工业园区作为一种先进的知识经济发展形式,其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网络化利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吸引资金,技术合作,开拓市场。在本次大会上,对全方位的国际合作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大会对网络化的深入作了专题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不但要有国际网,还要有国家网、地区网;不但要有园区网,还要有行业网;纵横交错,激励创新,实现高技术产业化。
  国际科技工业园区的负责人还指出,希望中国和欧盟国家能进行高技术创业人员,尤其是青年创业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国的青年科技创业者可以到欧盟国家园区创业,欧盟国家青年科技创业者也能到中国来创业,这种世界性的交流,必将使国际科学技术创新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为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不尽的创新源泉。
  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创新,科技工业园区运动的核心也是创新,科技创业者在科技工业园区中,通过创新把自己的知识变成新的知识产品,将成为推动知识经济逐步发展的最为实在的动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