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4
第10版(理论)
专栏:

  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赵云献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刘少奇1939年在延安马列学院为学员所作的演讲。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比较全面、系统论述共产党员修养的专著;也是刘少奇诸多党建著述中,对党员教育最深、对党的建设贡献最大的著作。近六十年来,它以丰厚深刻的内容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而今重读,仍然感到它是那样地打动人心。
  崇高理想是共产党员的人生航标
  理想系指人对未来事物有科学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它促使人们去奋斗、去拼搏。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着希望和向往,但由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区别,理想不相同,追求也各异。党的章程明确地规定,共产党人要终身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因此,共产主义理想是每个党员的人生航标,共产党员“终身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这个事业,而不是为了别的”。这是共产党员一生政治修养的要义。
  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刘少奇对共产主义美好前景的画卷,作了系统而生动的阐述。他指出,共产主义社会里“没有剥削者、压迫者,没有地主、资本家,没有帝国主义和法西斯蒂等,也没有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没有剥削制度造成的黑暗、愚昧、落后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有高度的蓬蓬勃勃的发展,能够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各方面的需要”;“人类都成为有高等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大公无私的、聪明的共产主义劳动者,人类中彼此充满了互相帮助、互相亲爱,没有尔虞我诈、互相损害、互相残杀和战争等等不合理的事情”;进而指出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最美丽的、最进步的社会”。这样,从社会制度、物质和精神生产到人们的文化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把共产主义社会展现在党员面前,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美好的憧憬和追求的目标。
  为了使人们对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认识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克服一些疑惑和错误认识,刘少奇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论证了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必然实现的”。一般说来,如果人们对于所憧憬和追求的美好远景感到是可望不可即的,就不会在头脑中建立起对它的向往,更不会形成稳定的动力因素。针对当时有少数党员误认为共产主义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和主观臆断,刘少奇以无可辩驳的坚定态度回答了共产主义理想不是臆造,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全部工程”需要分阶段一步一步地实现
  共产主义既不是信手拈来的,也不是一个早晨就神话般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实现。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努力为共产主义“总仓库”增加新的“伟大资本”,不断增加共产主义因素,直至最后完成共产主义这一“全部工程”。
  刘少奇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必须经过若干具体发展阶段,一步一步地实现。以中国为例,要经过民主革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要战胜“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以及和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封建买办势力”;继而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总之,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即最后进入共产主义,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共产主义事业是“千百万人长期集体创作的事业,任何个人也不能包办”,“即使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只能在共产主义事业中做好一部分工作”,更多的任务还要由千百万劳动人民去承继开拓。共产党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团结广大群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共产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共产党员要在其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既然共产主义事业是长期的革命事业,那么,共产党员就应丢掉幻想,像刘少奇同志指出的那样:“应该从眼前所处的环境,眼前所接触的人们,眼前所能进行的工作,来开始和开辟我们改造世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工作。”要以“最伟大的气魄”、“愉快而严肃”的态度,信心百倍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共产主义事业中一段大工程”。首先,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自己的实际工作、实事求是的精神统一起来,摒弃那些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想走直路或“想一下子就肃清一切不痛快的东西,一下子就跳到他们理想的世界去”的急性病。其次,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和要“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联系起来,把理想落实到现实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具体步骤和措施,需要全体党员从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一个一个地解决具体问题,一步一步地战胜困难”。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和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境界,但通往共产主义的路程是漫长、曲折和艰辛的。共产党人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征程中,要经受历史的沧桑巨变、时代的潮起潮落、世事的千回百转等顺逆起伏的磨砺和考验。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人们的言论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诚如刘少奇所说,我们的共产党员,如果没有清楚而确定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不了解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和艰苦,没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在某种历史转变关头,就容易发生动摇和变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要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地锤炼革命意志。刘少奇同志指出:要做一个终身的好党员,不应该做一个半途的党员。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来说,有一件事是终身不变的。这一件事就是我们要为党的利益、无产阶级战斗的利益亦即是人类最后解放的利益而奋斗到底。就是我们要做一个终身的党员。这对于我们是终身不变的,变不得的,变了,就叫动摇、变节或叛变,那是党员最大的耻辱。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要有艰苦卓绝的坚韧品质。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已属不易,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理想的坚定性和持久性。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是一个艰难、曲折和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一条荆棘丛生的跋涉之路。如果我们对这一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认识不足,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对前途丧失信心。因此,充分认识共产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培养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坚韧品质是十分必要的。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还要自觉抵御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列举了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意识,并指出其实质是社会丑恶现象在党内的反映。这些现象过去有,现在也有,关键的是,作为共产党员,要能够不被社会浊流所污染,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我们的党员,不但要在艰苦的、困难的以至失败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在顺利的、成功的、胜利的革命实践中来锻炼自己,加紧自己的修养。”在纪念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用这段话来衡量一下自己、检查一下自己,做一些反思,十分必要、十分迫切,这也是我们对这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最好纪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