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假酒要打 名牌要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5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假酒要打 名牌要保
  李德民
  今年初,山西文水、朔州出了个假酒案,数百人因饮用含有过量甲醇的散装白酒而中毒,致使几十人死亡。这起严重的案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问题已经妥为解决。
  这里要谈的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由于文水、朔州出了假酒,以汾酒为代表的一批山西名酒受到牵累。今年一至七月,作为省重点企业和利税大户的汾酒集团,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近一半,实现利税下降一半以上。这一状况值得忧虑,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没有理由责怪消费者对出过假酒、毒酒的地方出产的酒抱有警惕,即使那个地方的名酒,也难免不受牵累。在这之前的假茅台、假红塔山,都给真茅台、真红塔山造成很大损失。当年因为福建晋江陈埭镇出过假药案,一度引发全国抵制晋江货,更是为人所知。这都是很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但从坏事变好事的角度思考,也促使各地加大打假力度,以保护本地商品特别是名牌商品免遭“池鱼”之灾。
  汾酒受累,除了因为山西出了个假酒案,顾客都知道汾酒同样在山西之外,还因为受了某些新闻媒体误导和地方保护主义之害。比如,在有的新闻报道中,不注意区分著名商标“杏花村”与发生假酒案的地点杏花村镇;有的媒体宣称“山西名酒全部封存”,制造了紧张气氛。某些地区借追查假酒,掀起一场把山西酒挤出当地市场的围剿战。某省有关部门查封一千箱汾酒后,通报说检验出甲醇超标,引起当地消费者恐慌。当山西要求复检时,对方仅以“对不起,我们搞错了”而了事。某市某商店因卖了两箱竹叶青酒,不仅被工商管理人员以检验为名要走两箱竹叶青酒,还被罚款七百元,致使经销汾酒、竹叶青酒的商家把这些酒全部拿下柜台。有的挂出“本店不售山西酒”的牌子,以示清白。因为山西出过假酒就搞臭山西酒特别是名酒,这同因为出过假茅台、假红塔山就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搞臭茅台酒、红塔山香烟一样,是毫无道理的。这样下去,一些历史悠久的名牌会面临危机,甚至会毁于一旦,因为借名牌赚钱,借名牌招摇撞骗的情况越来越司空见惯。问题发生了,我们的责任是实事求是,分清是非,维护市场秩序,而不是混淆视听,更不应趁火打劫,混水摸鱼。新闻媒体揭露假酒,舆论监督,是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但不要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不顾社会效果,乱“炒”一通。各地都想多卖自己的酒,但要凭质优价廉,而不是搞地方保护主义,搞不公平竞争。“好酒不怕巷子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不正当手段挡人家、保自己,终究也是维持不久的。
  创个名牌很不容易,往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的努力,千锤百炼,方成正果。名牌是经济效益,也是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骄傲,需要国人备加珍惜,切切不可为一己之利互相拆台,尤其不能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市场经济鼓励竞争,但不能“窝里斗”,不能砸名牌。假酒要打,名牌要保,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