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大浪拍岸听新声——闽南建设宽裕型小康村活动剪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6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浪拍岸听新声
  ——闽南建设宽裕型小康村活动剪影
  本报记者 郅振璞 李济国 洪岩
  “宽裕型小康村”,是90年代闽南农村奔小康的创新目标。今年5月,福建省委、省政府积极规划:“城市郊区、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要加快组织实施,力争2000年—2005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宽裕型小康。”这一规划领先全省5年。
  前不久,当我们匆匆走过闽南金三角的泉州、厦门、漳州三市部分农村后,真切听到农村改革浪潮拍击黄金海岸的阵阵新声。
  石狮先行一步
  泉州湾畔的崇武半岛。环绕惠安县崇武镇及五峰、霞西等村新建的一幢幢办公楼,尽是工贸楼房、石材车间、商业店面、酒店宾馆;村镇的中小学校、民居小楼,毗邻崇武港湾,远接碧海沙滩。
  霞西村委会主任曾锦山一开口便不无感慨:“谁想到1992年渔业资源大衰退!镇党委书记陈新兴和我们多次学邓小平南方谈话,下广州、深圳,调产业结构,上木雕石雕,搞机修运输。要不,单一渔业咋奔宽裕小康哩?”如今村里1100多个渔业劳力,只剩8条船,9/10劳力进了企业。这5年村里崛起一批企业,霞西工农业总产值由5年前1800万元上到去年的4.28亿元,村收入由12万元增到32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也由1020元升到7520元。1990年全县这面渔业生产红旗,又成了宽裕型小康村旗帜。
  “敢为天下先”的石狮人对我们说,“宽裕型小康村”,就是从这里提出的。
  近10年,石狮人不仅在这160平方公里的渔村田园上,建起了闻名全国的服装城和商品集散地,“创五好、上亿元、建新村”工作也驶上快车道,已有44个村(居)委会达到宽裕标准,今年全市进入宽裕型小康全面推进阶段。石狮市最近又跻身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市委把今年作为环境建设年,决心发挥优势把提高服装业品位放在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增长点的重要位置。
  暮色中,当我们来到产业示范村——灵秀镇彭田村时,只见四周村街、厂房的灯光亮亮堂堂。村支书蔡辉映自豪地说:“最近,我们投资300万元建设一个综合农贸市场,已从市场周围拍卖5幢商住楼用地中回收210万元了。”
  保持好心态
  “龙吟虎啸竞腾跃,海阔天空任驰骋”。这副对联,勾出了90年代龙海人的前进心态。
  龙海一年稻麦三熟,素以“鱼米花果之乡”著称。自1993年6月28日龙海撤县建市后,龙海人更是坚持用小康建设总揽农村全局。第二年,龙海市成为福建首批基本实现小康县(市)之一。
  一个奔小康的先进市,建设宽裕型小康是其必然目标。近两年,龙海人坚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投入7.8亿元,建设国道外“八路一桥一道”直通各个乡镇。特别是地处港尾镇的招商局中银漳州开发区3.5万吨码头建成投入使用,大大增强了龙海对外海上运输能力。
  “先天的‘鱼米花果之乡’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两个优势结合,给龙海建设宽裕型小康创造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龙海市委副书记张水湖的言谈充满了自信。
  洪渐村是龙海目前112个新建村之一,当村委会主任许行务把我们带进新建着29幢新房的别墅区时,只见从70年代闽南平房到90年代初的小楼和新型别墅的三代村舍,历史般地呈现在眼前。许行务感慨地说:“几年前的新村一条街,和去年10月新规划的统一别墅村,在以前都是不敢想象的。”
  “善拼才会赢”
  “爱拼才会赢”,是流传闽台的一首歌曲和一句俗语。近几年,闽南人改说“善拼才会赢”,一字之改,凝聚了他们多少拼搏经验和心血!
  “厦门第一村”——同安区新圩镇马塘村,实际上是“八闽第一村”。带头人陈清源,是由18年前高中毕业回乡青年成长起来的村党总支书记。当年,这个64户人家200来口人的马塘自然村,穷出了名,当地流传一句“有女不嫁瘦马塘”。陈清源知道,有了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还要有股自身的拼劲儿才会赢。
  他和村民们的第一拼,是80年代初在荒坡土沟植满龙眼树;第二拼,是1985年他和6个农民合作办起原同安首家村办企业“兴华罐头厂”;第三拼,是90年代将小厂发展为中外合资企业“同茂食品罐头有限公司”。陈清源说:“15年小山沟拼出一个别墅村,全村仅农业纯收入年人均就达到2000元。”
  对于已跨越宽裕小康阶段的马塘村来说,陈清源近3年考虑最多的是“第二步腾飞”——农村工业化。
  富裕起来的厦门特区和村镇,始终不忘还未跟上趟的后进村镇。同安区还有个莲花镇,境内196平方公里散居19个村35000口人。其中11个山区、半山区村,1994年被列为贫困村。
  1995年厦门市委、市政府提出用两年时间,依托11家集团对口扶持莲花镇11个村消除贫困和基本实现小康。市委领导带头“承包”了8个村,同安区上千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下乡各包一个贫困户。
  在蔗内村,我们细听25岁的村支书陈水筑讲述市领导两年六进村里办实事的故事,又听了年轻的张毅恭镇长讲述镇财政3年递增70%,村村有企业项目,有新建小学,不禁想到,只要上下一心,爱拼善拼,马塘的昨天、今天,不就是莲花人的明天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