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我们的观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6
第12版(副刊)
专栏:记忆追寻

  “我们的观点”
  吴昊
  文学艺术要百花齐放,学术研究要百家争鸣,是1956年提出来的,当时确实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和气氛。书店里摆了不少开禁的书籍,学校里开了不少选修课,课堂上可以讲不同的观点,同学中最流行的语言是“独立思考”。很是幸运,当时的我,正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学生;也很不幸,那个短暂的“春天”,很快地就过去了。
  就是在那心情无比舒畅的一年,学校历史教研室为我们开了《中国通史》课,讲课的是个女老师,四十几岁,短发,微胖。上课时,她不拿书,不拿讲稿,只拿几支粉笔,到现在,也不知道她肚子里有多少学问?反正历史上的人名,地名,时间,朝代,包括春秋战国那样的纷乱如麻的历史时期,她从未说错过,也不查书。古代史课,按说是最好讲的,无非是从猴子变人、劳动创造世界,一直讲到清朝灭亡,书本上都有,一节一节往下顺就是了。可是我们的女老师并没有这样讲,她是把我们领到了历史学的百花园里,让我们辨别思考。当时史学界的名流有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还有我们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教研室的教授尚钺。尚教授的学术观点自成一派,由他主编的《中国通史》,同学们差不多人手一册。我们的女老师在讲授各家的观点之后,总要讲一讲“我们的观点”(即教研室的观点、尚钺教授的观点)。比如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划分,史学界有人认为是春秋战国,有人认为是西汉,尚钺教授认为是东汉末年。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学术问题,各家都有充分的论据、论点,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阶级力量的对比,到文化生活的演绎,各家都是以理服人,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令人不能忘怀的是,我们的女老师在讲述“我们的观点”的时候,总是那样的自信,自得,自誉,她的表情总是给人一种成竹在胸的感觉,似乎你就应当接受“我们的观点”。但是她在讲完“我们的观点”以后,几乎每次都要说,这只是我们的一家之言,仅供同学们参考,并且明确地说,到了以后考试的时候,遇到这类问题,同学们答“我们的观点”或答其他学派的观点都算对。当年学过的历史,差不多都忘光了,但是那位女老师的讲课,她的音容笑貌,她的感情表露,以及她身体力行的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很可惜,她的名字我忘了,忘得死死的。
  学生时代已是久远的过去,这些年也没有再进过大学校门,更不知道现在的老师是怎样给学生讲课的,不过作为一个过来人,真希望我们的大学校园里,能有一个百花齐放又百家争鸣的良好环境,让青年一代永远沐浴在朝气蓬勃、万紫千红的春天里。大概正因为想到了这些,所以才更加怀念那位教过我《中国通史》的女教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