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评《中国当代文学概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7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

  评《中国当代文学概论》
  刘锡诚
  治中国当代文学史,既是一件易事,又是一件难事。其所以易,是因为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距离我们今天时间较近,文坛的许多人和事易于理解,有些甚至还是作者所亲历的,资料比较容易搜集,也易于做到翔实可靠,叙述和议论也比较容易做到符合文学发展的客观实际。其所以难,是因为文学发展的过程距离我们今天时间太近,许多事件刚刚发生,许多作品刚刚出现,还没有得到沉淀,更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匆忙对其进行评价,难免受到历史的局限而出现偏差甚至谬误。
  於可训先生的新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只有不到三十万字,读后却受益不少。作者叙述的视角和议论的精辟,不仅使我回想起了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许多令人难忘的历史细节,而且也使作家们笔下的许多成功的典型形象(小说、话剧)与意象和旋律(诗歌)重新在头脑里活跃起来。尽管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由于种种原因留下了许多令人伤心令人感叹也令人遗憾的事情,但还是让我想起一句名言:文学是不朽的!文学以自己的特点概括和反映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整整一个历史时代,反映出了这一历史进程的巨大波澜、曲折和前进的大趋势。
  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当代文学史以1949年10月为上限,是史家公认的。但下限则是开放的,到目前还在进行中。作者把下限定在1989年,这固然是个受作者写作时间制约的相对的界限,也表示着这个文学过程尚未结束;从文学发展内在的因素来看,此后的九十年代文学相对于八十年代文学,也显示出了更多有别于前一个十年的特点。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标志,把中国当代文学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文学,各自都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就,各自也都有自己的问题和局限。作者在对这两个时期文学进行评价时,重视并分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不同的方针对两个不同时期的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但又不是采用进化论的观点,简单地认为后一时期的文学就一定在各方面都超越了前一时期的文学。作者在论述两个时期的文学之间的差异时,同时实事求是地论述了两个时期文学之间的传统和联系。这个传统就是现实主义在不同阶段上的发展、嬗变及其生命力。作者在论述五十至六十年代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出现的许多优秀作品的同时,也批评了五十年代末出现的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思潮和阶级斗争意识形态对创作的消极影响。作者以冷静的笔墨论述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名号下出现的一系列成就卓著的作品,从而描绘出从改革开放初期“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到八十年代末出现“新写实”的演变轨迹。同时他也指出了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寻根”小说怎样走向“崇拜原始野性的生命力量、迷恋抽象玄奥的文化观念,因而在艺术上或流为荒诞不经的编造,或失之概念的演绎和图解,破坏了小说的叙事传统”;指出了“拟现代派”小说如何“预支现代概念,追求极端的形式化”,脱离了现实生活,疏离了读者。作者在根据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现实主义发展演变轨迹和成就时,也正确地指出了新时期文学冲出自我表现封闭状态,引进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进行实验所取得的成功(特别是诗歌和若干小说)和遇到的失败,总结出一些大体可以为作家和评论家们所接受的经验。新时期文学的多样化扭转了和超越了文学由于意识形态的强化而造成的大一统的僵局,毕竟是大势所趋,是文学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当然这不是说,多样化就解决了文学发展的所有问题,就必然有旷世巨作问世。统观全书,作者在对历史及其细节、对作家及其作品作出的评价中,表现出了一种冷静而独立的立场和一个史家应有的个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