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曲学“百老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11-27
第10版(大地周刊·读书天地)
专栏:论著简评

  曲学“百老汇”
  陈建新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中,有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人们称之为“曲”,辞典解释为:“曲,一种可供演唱的韵文形式。”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曲”大约就是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数语,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把漂泊天涯的流浪者的悲苦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实,“曲”不仅仅指《天净沙》这样的散曲,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曲首先是用来在舞台上表演歌唱的剧本,最早的这类唱本在文字上很可能还是相当粗糙的,所以,在诗与词为主流文学的唐宋时代,曲常常被士大夫们看作下里巴人的东西,犹如今日的流行歌曲。然而,造化作弄人,自视甚高的汉族士大夫们到了元代,竟被贬为下里巴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当了“臭老九”。为了谋生,这些臭老九们不得不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什么杂活都干,于是,许多士大夫都成了写曲的好手。“曲”也因为这些知识精英的参与而进步为高档文化产品,从而能够和唐诗宋词并列于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文学的广阔天空中一颗璀璨明珠。而进入近代以来,研究“曲”,所谓曲学,也成了一门显学。“曲”不仅仅局限于元代,从它发生、变化的轨迹来看,她跨越好几个朝代。所以,研究“曲”,首先要从这些历史岁月里剔抉爬罗,颇费气力。另一方面,近百年积累的曲学成果,也很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总结,以利于曲学知识的普及。浙江教育出版社正是为了顺应时代与社会的这一要求,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携手合作,前后花了整整十年时间,编著了这本十六开一千余页的精装本《中国曲学大辞典》。《中国曲学大辞典》分“曲学”、“曲源”等十大类。它集中了近代以来几代曲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称之为曲学“百老汇”,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在文字上,这本辞典深入浅出,不仅曲学研究者很好使用,也适合普通爱好者阅读。如果置一本这样的辞典于枕边,每晚阅读数页,必能给爱好中国古典诗词的读者以极大的精神满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